问:为什么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答: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小学重点可以放在学习和自我方面,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工作步骤是什么?
答: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上有显著提高。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学校。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问: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答: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途径和方法。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中小学校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也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谈话法、咨询面谈、建立心理档案、角色扮演、班级、小组讨论等。
问:如何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地应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特别是专职教师的培训。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自学、业余学习、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
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各地在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在现实教育中,要注意二者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统一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规范化。
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对心理咨询或辅导人员要提出明确要求。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一哄而起。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综合或思想品德课的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