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电视台有一档“成长不烦恼”节目,最近做过一个关于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专题。编导征求我的意见,一时之间,我竟然说不出一句话。
说什么呢?怪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吗?恐怕说不出口。不是被逼上梁山,谁愿意离家出走呢?怪那些可怜的父母吗?恐怕也说不出口。他们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所付出的心血和代价,能让知情的人落泪。怪老师,怪学校?恐怕更没有多少道理。可是离家出走这种社会现象却顽固地频频出现,让人无法回避。最近一段时间,仅仅从报上看到的消息,就有许多。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竟有那么多的青少年动辄就要离家出走?
分析起来,离家出走可能跟孩子的个性有关。人们都能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居多,任性蛮横的居多。看起来,性格内向的孩子似乎不应该任性蛮横,但现在偏偏是一种畸形的性格结合,而且越是性格内向,越是任性蛮横。集两者于一身的孩子,一旦遇到他们不能忍受的刺激,选择离家出走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心头的不满,就不再是什么偶然的结果。孩子性格内向,是因为成长的环境缺少交流;孩子任性蛮横,则是因为溺爱过多。这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两大通病。大多数家长缺少倾听孩子诉说心事的习惯,他们与孩子的交流说不上是交流,只能称之为“单流”。他们只管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孩子,而从来不管孩子能不能找到人说心里话。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简直就应该是一架“学习机器”。我给你好吃给你好喝,你就该给我好好学习。忽视或者简直无视青少年渴望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只是在物质条件方面给予没有节制的溺爱,以为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天下一流的英才,结果适得其反。总结这种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可谓南其辕而北其辙,是不是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
离家出走也可能与孩子的责任心有关。人们都能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懂得“责任”这两个字的不多,懂得关心别人、体贴别人的不多。他们从出生之时开始,享受的就是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可是很少有人提醒他们:关心和体贴应该是相互的。既然你享受着别人给你的关心和体贴,你也就应该同样对别人付出你的关心和体贴。既然你享受着家庭的温馨,你也就应该承担维护这个家庭的责任。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熏陶,久而久之,小皇帝们就养成这样一种意识:父母也好,老师也好,总之别人关心体贴他是应该的。如果这种关心和体贴略微欠缺了一点,他们马上就会像大观园里的林黛玉,感到受了欺侮。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别人造成什么伤害,比如离家出走会给父母心灵上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会给自己这个家庭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他并不管。他们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总结这种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可谓种玫瑰而得蒺藜,是不是也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离家出走还可能与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有关,或者说与孩子对错误的认识有关。现在的孩子如果有错,往往都是由大人逼着承认的,都是由父母、老师逼着改正的。很少有人告诉孩子,人难免会犯错误,错误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不能被这个包袱压垮。很少有人认真帮助孩子坦然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孩子一旦有了错误,只会千方百计掩藏它、抵赖它。几乎所有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外面都不肯给自己的亲人打个电话,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他们宁可被警察遣送回家,也不肯自己回家。这种经验教训,说来也同样让人哭笑不得。
离家出走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现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两代人的双向沟通、家庭责任的规范明确、人格修养的陶冶提高、外界诱惑的识别抵制诸方面,亟待认真加以研究,迫切需要成功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轻易去责备哪一个,恐怕都不应该。正因为如此,这个话题才显得格外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