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青岛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提出要求,寒假中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向学生开放,组织中小学生在学校上网。寒假就要结束了,记者近日了解到,社会上的网吧仍我行我素,接纳未成年中小学生;与此同时,市内四区200多所学校内开放的校园网吧却门庭冷落。
学校“疏”,社会“堵”。缘何学生还是不买账?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到学校上网?寒假前,青岛第13中学初三(12)班的老师郭永宁,就假期是否回校上网的问题在班里的47名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只有6名同学表示如果无处可去,愿意回校上网。郭老师介绍,班里经常泡网吧的4个学生,没有一个愿意回校上网。这4名学生的观点是:在学校里上网不自由,管理老师来回走动,自己上网聊天的内容很容易被发现,而聊天中的一些话,他们不愿意让老师知道,而且学校的网吧虽然允许玩游戏,但有时间限制,老师掐着表算你“到点”了没有,不能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记者近日就“上网”问题又分别采访了12名中小学生。12名同学中只有3人表示愿意到学校上网,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是:在学校上网网速太慢,登录网站半天也打不开页面;学校网吧没有耳麦,只能无声浏览,不如在网吧里过瘾;女生不玩游戏,主要是聊天,再就是看看新闻,可是“校园网吧”里没有聊天软件;学校微机室轮着班使用,寒假里一个班平均只能去一次,而且时间很短,不过瘾。
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研究室毕希名教授告诉记者,他通过接触一些“小网迷”发现,网络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就是让孩子进入一个“属于自我”的世界,孩子可以放松、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想法。而“校园网吧”恰恰缺少这样的自由环境,孩子聊天的内容就像自己写的日记一样,是自己的心里话,当然不愿意让人“偷看”,他们上网的一些内容、选择的一些网站,肯定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带有一定的“隐私性”。如果这些“自由”都被限制了,那么网络的吸引力就要大打折扣。学校在把“黄色”和“暴力”内容过滤掉后,其他的事情应该少管一些,一方面把更多的权利还给孩子,另一方面还能节省师资。
另外,很多学校的网络教室假期里不能天天开放,也是造成学生不愿到校上网的一个原因。青岛一中的副校长曾艳说,目前该校有48个班,全部开设了网络课程,而现在学校只有4个网络教师,每人不仅要上12个班的课,还要承担网络管理、校园办公系统的维护。这个寒假,4名网络教师又要参加专门培训,学校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加班加点“开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