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3月26日“青年话题”《如何应对“高考移民”的诉求》一文,笔者对李修远先生提到的“高考移民”诉求的合理性表示怀疑。
李先生认为:“不管现在的应试教育是利是弊,在仍然坚持分数标准的今天,我们就应该减少政策性的教育准入限制,以公平合理的标准来对待所有考生。”言外之意就是说,全国应该划分统一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这样才算公平,也就不会再出现非法的“高考移民”。
笔者认为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而轻易主张全国统一划线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由来已久,就连明清科举也是各省分配名额,因为如果真的实行全国划线,则天下进士十之八九出于江浙,这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平衡会产生不利影响。就现在来说,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但同时也存在于同一地区的城乡之间和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
从学习和教育的软硬件环境来说,落后地区的孩子从开始接受教育到参加高考前夕都一直处于劣势,而且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在为学费发愁,中途辍学也不鲜见。落后地区的孩子因为出生在落后地区,所以不能和发达地区的孩子站在相同的起点上,如果他们的分数能达到发达地区考生的80%到90%,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分数低不是他们不好好学习造成的,难道他们就应该为客观劣势造成的差距负全部责任?
国家利用户口、地区的不同来调整高校招生,保证了落后地区学生的升学和深造,体现了国家对落后地区的关怀,同时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从政策上向落后地区考生倾斜,恰好可以缩小他们与发达地区学生的竞争力差距。一位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的陕西学生告诉笔者,他1999年以标准分615分考入西工大时,分数是全班最低的,其他来自湖南、湖北、山东等高考强省的学生原始分在620的就有很多。但是经过他的努力,第一学期末他已经是班上的第二名了,现在已经被保送读研究生。显然,落后地区的学生并不笨,只要给他们平等的环境,他们一样可以出类拔萃。
简言之,国家运用政策杠杆调节高校招生,是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得失后做出的相对公平的抉择(当然北京是个例外)。笔者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高等教育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大众化教育。不过目前最为要紧的不是像李先生说的那样赶快划出全国统一的高考分数线,而是想方设法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既要继续保持对落后地区学生升学的政策性支持,又要不断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毕竟这种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句话就可以消除的,所以李先生建议取消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性支持、全国考生不论出身贫富统一划线的所谓“公平竞争”是脱离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