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设想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富家子弟多缴费,贫困家庭减免”的机制后,在同处西部的成都教育界内外由此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社会:两种不同反应
对重庆提出的设想,赞同的大有人在。
成都一位名叫沈峰的高级工程师认为,享受一样的师资和教育设施,学生缴费有多有少,看似不平等,其实是最大的平等,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一样,但每个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却是一样,这当然需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他说,一个先进发达的充满人性化的社会应当时时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充分扶助困难群众,就能维护社会稳定并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福利权利。但也有不少人不这样看。此间一位评论家对此发表意见说,“贫富两制”的要害在于引导“一切向钱看”,而其根本是“变着法儿乱收费”,把国家教育资源当作资本去赚钱,结果是认钱不认人。他认为,人为地以贫富为标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让孩子们生活在等级观念之中,这种违背教育本质的做法其实危害较大,它不但会助长拜金主义的膨胀,在学生幼小心灵留下不可愈合的创伤,而且会使贫困学生失去尊严感,失去自我。
他进一步诘问:“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言?”
家长:如何体现公平
家住成都棕南“富人区”的一位电脑商坦率地对记者说,作为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为教育多交点费也算不了啥,但如果单纯以贫富来划分收费标准却明显存在不公平。他认为,在公共教育资源面前,无论家庭收入高低大家应该是平等的。其实稍富裕的家庭在孩子开支的其它方面,已通过别的形式为社会作了不少贡献。
他建议,教育可以按学校高低层次收费,如目前在许多大中城市流行的开办“贵族学校”等。
家住成都龙泉驿区的下岗职工张红,也从相反角度对教育按“贫富层次收费”的做法表示出担心。他说,推行这一作法固然可以为贫困家庭带来一定受益,但作为父母又不可避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在学校遭到来自其他富裕家庭同学自觉不自觉的歧视,会不会给孩子生长心理留下难以抹去的无形阴影?而如果真那样,这又是他们作父母不愿看到的。
政府:实际操作很难
成都市教育局一位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目前倡导教育投资应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来加以分担,但眼下的分担还不至于以家庭来划分。
她认为,以人的家庭收入多少来收取学生教育费用,至少在目前还行不通,因为实际操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中必然涉及一个如何划分的问题。
据她讲,虽然有媒体报道重庆将实行这一作法,但成都至今还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反应。据悉,事实上,近年来成都市政府为关爱贫困家庭子女,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资助措施,如建立“政府奖学金”、或免去贫困生学费和书本费,以及在学校和社会推广“一帮一、多帮一”助学活动,初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扶贫链。
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去年至今,成都市还没有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因贫困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