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显然,这对加强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记者最近在农村采访时发现,部分城区学校对农村支教的力度不大。今年8月,记者去一个县级市采访,他们提供的一份对口支教的材料显示:下乡支教的报名者近百人,最后选派了11人赴4个沿海乡镇任教。另据一份报纸的最新消息:某市选派45名优秀教师赴下属6个县(区)的农村任教。记者估算了一下,大体每两个乡镇1个支教人员——支教撒了“芝麻盐”。
今年以来,记者多次下到基层采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大致相同。如此,要想通过支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在难以指望。
实际上,农村缺教的情况十分突出。不久前,记者去一所师范学校采访,一批下乡实习回来的学生告诉记者:农村,特别是村小,一是缺教师,像英语、计算机、音体美教师;二是教师文化素质差,像他们这些学生去讲课,当地的孩子还直说,“讲得真棒”。
这一情况,对该师范学校的校长触动很大。他说,没想到,农村学校的师资情况竟然是这样!
一个月之后,记者再访这位校长,他和盘托出了学校支教的规划。这项规划目前正在逐步实施:一、支教时间,由过去的二、三、四年级每学期半个月延长到两个月;二、支教科目,在原来音乐、美术的基础上增加英语、计算机、语文、数学、科技等;三、支教范围,由原来的3个县区4所小学扩大到市属10县区的十几所小学;四、支教对象,由学生延伸到教师;五、支教形式,由单纯的课堂讲授发展到课外辅导、小发明、丝织、编织、染织工艺、手工小制作、文娱体育队训练等。一个学校尚有如此气魄,如果一个地级市、一个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动”起来,那支教的力度是不可估量的。
使农村支教长期处于小打小闹状态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怕过多增加经费支出,二是担心出现安全问题。但记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农村教育“先天不足”:经费缺口大,办学条件差,教师文化素质低,加之交通闭塞,信息滞后,沿袭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法至今没有受到大的触动,农村孩子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改变这种状况,城区学校责无旁贷。
实施支教关键在于市、县教育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精心组织,形成一套制度,建立一套机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尽量将支教做大做强。如此抓上几年,相信农村支教的形势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绩也会相当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