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未成年人保护让赖宁走开?
2004-01-17    记者 刘世昕

字体大小:

   近两天有媒体报道,北京市许多中小学纷纷摘掉了小英雄赖宁的画像,此举据说是为了避免误导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中小学生动辄“见义勇为”。那么,英雄少年赖宁的精神在今天的中小学生中还有没有榜样价值?摘掉小英雄的画像,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呢?记者就此走访了一些师生和专家。

   赖宁精神不仅仅限于“见义勇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说,如果学校仅仅因为不提倡见义勇为,就拿走赖宁的画像,确实遗憾。孙云晓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英雄少年赖宁》一书的作者。

   孙云晓说,当年把赖宁树立为学习的榜样绝不仅仅因为他见义勇为参加扑救山火牺牲了,而且因为他身上还有很多的闪光点。

    查阅1989年5月31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作出的《关于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的决定》,当时决定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同学学习,“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赖宁的事迹是感人的,但作为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者,孙云晓一直不主张树立因见义勇为而献身的少年儿童为榜样,因为一旦树为榜样,热情纯真的少年儿童们便可能群起效仿,可又往往力所不能及,可能因此导致更多牺牲。以往有过惨痛的教训,1982年,《中国少年报》曾在一个多月内,收到来自14个省的34篇来稿,报道17个少年儿童因救人身亡的事迹。其中,浙江永康县委报道组一篇来稿介绍,3名少先队员去救1名落水者,因为不会游泳和抢救方法不当,4人全部身亡。

   带着“到底要不要歌颂赖宁”的矛盾,1989年孙云晓曾到赖宁生前的学校、四川石棉县中学,邀请赖宁生前的老师朋友来座谈。座谈会上,大家就是否提倡少年儿童上山扑火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一派认为,学生扑火没经验,去了起不了作用,消防队还要分出心来照顾,只能添乱;另一派认为,如果学生参加见义勇为错了,赖宁不就白牺牲了吗?

   在调查采访中,孙云晓逐渐体会到,赖宁更值得同龄人学习的是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可爱之处甚至在于他还有很多缺点,比如他玩火枪打碎了人家的玻璃。“当初提倡向赖宁学习的爱科学、爱祖国、全面发展、临危不惧,哪一条到今天都不过时,也不能放弃。”孙云晓提醒,今天的社会形势可能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少了“见义勇为”的学生守则更科学

   2003年初北京颁布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人们就注意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的是“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的是“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护自救。”确实没有了“见义勇为”的要求,而改为“报告”。2003年下半年上海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也避开了“见义勇为”的字眼。

   对此,中国地质大学附中教导主任赵卫红说,她非常赞同学生守则里不再提倡见义勇为。未成年人缺乏对事物潜在危险的判断能力、缺乏在紧急情况自我保护的能力,本来就是受保护的对象,不应该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让他们身处其中,新的学生守则更科学,更理性。

   “删掉见义勇为的字眼,其实让老师做思想工作时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赵老师认为,担负教书育人职能的学校,肯定会继续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见义智为”。遇到危急的情况不一定要挺身而出,和危险硬碰硬。

   比如,在上学的路上被抢劫,对低年级的学生,学校要求他们记住坏人的特征,并要勇敢地向学校和公安机关报告;对高中学生,一方面要报告,但另一方面,如果有可能,三五个人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团结起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赵老师强调,保护好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看来,见义勇为是一种非常高的道德要求,即便在成年人中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准则是中小学生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要求,把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行为当作未成年人的基本行为要求显然脱离实际和过分了。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经实施,其中突出了对未成年人安全的保障。有人据此认为,《条例》和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对立的。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佟丽华律师说,这种认识是对该条例的误读,挂什么照片是学校的自由,与该条例无干。《条例》从立法层面不能鼓励中小学生从事危险行为,但并不等于说学校不该对学生进行利他主义和勇敢的道德教育。

   ■新闻背景

   少年英雄赖宁

   赖宁,四川石棉县人。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他曾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立志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14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让暴力远离校园
· 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正式实施
· 宿舍练弯腰8岁女童不慎致瘫 学校该不该担责
· 一小学生溺水身亡 四同学怕受责备竟不呼救
· 学生伤害事故:寻求法律之外的援助
· 小学生连偷同学9次?遭校方体罚被迫交代?
· 被抢学生三十多名 竟无一人反抗报警
· “弱智”学生标签能乱贴吗?
· 未成年学生买彩票令人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