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德勤文化园内,钧儒小学的学生身着传统汉服,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启蒙读物。 储永志摄(人民图片)
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人民图片)
正方观点
孩子还没有成熟的价值判断能力,等他们长大成人后,方可读原著。
只有找出“精华”所在,剔除“糟粕”所伏,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其中的优秀传统,而又不沾染其中的不良思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批判地继承和借鉴蒙学读物中科学、合理的成分,对今天的儿童教育大有裨益。
古代很多典籍书籍都是编者、教者修订后为学生呈现的,我们也可对一些文本进行修订,但应十分慎重。
反方观点
多吃五谷杂粮,营养才能均衡。与其“肢解”经典文本,不如给学生多点选择空间。
对那些原本就见仁见智的东西,何为精华、何为糟粕?“非对即错”的两极思维训练扼杀了学生全面客观判断事物的能力。
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育学生,就是给他吃的都是精华,也消化不了。
当幼儿园的孩子开始自称“小局长”、攀比家长坐驾时,我们发现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恐怕不是《三字经》,而是他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
近日,武汉市的一位小学生家长翻阅孩子的传统启蒙读物时发现,一些人们熟知的名句如“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见了。原来,湖北省部分学校对一些传统启蒙读物进行了删节,学生们从学校领到的这些校本教材多是“洁本”。
无独有偶,2010年12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指出,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事件引人深思:今天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启蒙读物?对于传统启蒙读物,我们该如何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