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日前随教育部“落实纲要看基层·浙江行”新闻采访团走访杭州、宁波、绍兴等地调研民办教育发现,针对长期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政府财政投入等问题,浙江先行先试,在政策上取得很大突破,也为当地民办教育发展带来一派生机。
6月的江南,鲜花竞放,绿树成荫。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孩子们书声琅琅,教师意气风发。
“学校第一位的产品是教师,绿城把很多钱投在教师成长和福利待遇上。”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校长陈建国说,绿城的教师不仅可以拿到不错的薪酬,享受五险一金,工作满10年以上,还可以低价购买学校的单元房,并拥有50年的使用权。据了解,该校单元房市场价每平方米3万5千元,对教师仅售两三千元。
相关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房子对教师队伍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该校初中教务处副主任刘茜说,她也申请了学校的房子,等工龄满后即可交接。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幸福工程”的一部分,学校每年专门拿出20万元钱供教师用来锻炼身体,年终将根据积分给教师发放健康金。学校还为教师组织了读书、休闲、教学研讨等各种社团。
毕业于江西某高校的祝渭兵2006年来到绿城育华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几年来已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他告诉记者,学校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他很有归属感和幸福感。相比很多民办学校,绿城育华学校的师资队伍较为稳定。
在浙江,类似绿城这样对教师发展非常重视的民办学校还有很多。同为民办学校的宁波大红鹰学院,在吸引教师方面显得底气更足。
宁波大红鹰学院在2002年建校之初就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宁波市政府将其列为事业单位,并给了320个编制。2008年该校升本之后,当地政府又把事业编制扩充到1000个。
“有了编制,民办学校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在退休后将享受同等待遇、保障,犹如给老师吃了定心丸,学校招聘教师时底气更足了。”宁波大红鹰学院人事处处长卢虹激动地表示,“事业编制让我们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与公办高校站在了同一平台上,这几年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很大。”
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15000人,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33.9%,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45.9%。近年来,也有不少海归加入其中。
“正是依托宁波市政府把我校列为事业单位、教师纳入事业编制的政策支持,我们建成了一支国内其他民办高校少有的稳定师资队伍。”宁波大红鹰学院党委书记孙惠敏动情地说。据了解,浙江省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基本按事业法人登记注册和管理。
不过,目前该校已用编制不到300个,且主要用在高端人才身上——所有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以及专职专任骨干教师。达到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可以申请编制。
“这也为教师设立了台阶和竞争激励机制。”卢虹介绍说。
据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介绍,早在2006年,宁波率先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出台了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条例规定,实施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其聘用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按规定参加事业养老保险。
在这一点上,宁波各地可谓各显神通。慈溪市民办中小学教师构成实行“三三三制”,即三分之一教师从公办学校派遣骨干教师,三分之一从优秀师范毕业生中招聘,所聘教师享有事业编制,参加事业单位职工社会保险,另三分之一由学校向社会自主招聘;余姚市第四中学、市实验学校、市高风中学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事业养老保险,稳定了骨干教师队伍。截至2010年,宁波市直属民办中小学参加事业养老保险的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55%。
除了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宁波市政府在民办学校财政资助、购买教育服务、风险防范、资产登记监督等方面也推出了系列制度和举措。
仍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该校还获得宁波市政府在征地、基本建设配套费、税收等方面给予的与公办高校同等待遇的优惠。升本之后,宁波市政府又加大了对该校的财政补助,并在招生指标上给予倾斜。孙惠敏告诉记者,今年学校获得市财政1500万的资助,它体现了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姿态。
据了解,宁波市设立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对民办学校的财政资助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符合规定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按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的1/4标准给予补助;二是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实施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按学校缴纳部分的1/2给予补助。今年宁波市本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将比去年增加一倍,达到2800万元,同时增加民办高校专项补助经费289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