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期教育培训节节升温。很多家长希望能用缤纷多彩的暑期班“拴”住孩子的心,让孩子度过一个精彩的假期。可鱼目混珠的培训班让不少家长选择时颇费周折。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樱呼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和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的管理运行机制。
各种暑期培训鱼龙混杂,家长请谨慎选择。 王伟康 摄
现状:“名师名校”多为幌子
“如果打一个电话,就能改变孩子的未来,您打不打?”老高的儿子开学就升高二了,为让儿子“更上一层楼”,老高跑了不少暑期培训班。这些机构千篇一律打出“名师”招牌,举棋不定的老高最后帮儿子报了一所离家近的培训班。可没上几天课,儿子就发现教数学的根本不是有经验的老师,而是一位大三学生。听闻此言,老高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租一间屋子,放几张桌子,支个黑板就开始招生了。这样简陋的培训条件,招生广告却吹得天花乱坠,“互动式教学,拒绝低质量的补课,排名一跃而上”。给孩子报了名的苏先生到了现场才傻了眼: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挤了20多个孩子,狭窄、潮湿、空调还在滴水。他沿着教室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无消防灭火措施、无安保人员、课间休息也无教职人员管理,环境实在堪忧。苏先生问招生老师询问办学许可证、物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等证件是否齐全,对方忙称拥有办学资格,但却拿不出什么凭据。想想实在不放心,苏先生帮孩子退了班,可只退了1/3的费用。
记者发现,各种暑期培训班名目繁多,除英语、奥数等文化课补习班,跆拳道、游泳、书法、绘画、钢琴、古筝等艺术类培训班也是热闹之极,还有比较新奇的如学习观察闯关班、插图故事创作班、幼儿感觉造型启智班等。这些培训班的课程收费价格都不菲,比如一家培训机构为时三周的英语口语班要收4000元。与高收费相比,培训水平却参差不齐,一些大打“名师”、“名校”幌子的培训班,开课时却不见“名师”,取而代之的是一般教师和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教学经验乏善可陈,有的上课纯属敷衍,甚至违背教学规律,孩子学习起来毫无兴趣,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情绪。很多培训班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还随意向学生强行推销学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