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营养餐的供给创新
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份营养餐的供给创新,收获多重效果:不仅守护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缓解了政府监管之困,更促进了县域蔬菜基地和企业规范发展,带动了全县不少贫困户增收脱贫。
福利背后的“烦恼”
2014年3月,江西省兴国县按国家学生营养餐膳食补助每人每餐4元的标准,开始为当地农村中小学生供应“牛奶+面包”营养餐。然而,营养餐带给学生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一开始,学生营养餐由各校自行定点采购,成本高、负担重。“每个学生供餐标准是4元,但学校还要另外支付用工费、水电费、燃气费等。一年下来,学校这块支出得好几万元。”兴国县长冈乡列宁学校副校长马春梅说,学校还要分心保障用餐安全,但又不专业,压力很大。
“牛奶面包只能当课间点心,到中午学生还得回家吃饭。有的家长顾不过来,一些学生早上就从家里捎点饭,中午只能吃冷饭冷菜。还有的干脆就在学校外面摊点随便买点吃。”列宁学校总务副主任肖克淦说。
营养餐供应模式创新带来多方共赢
2015年以来,兴国县创新营养餐食材供应模式,公开招标引进专业的营养餐供餐企业——成都金源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于当年9月起开始对县城周边5个乡镇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推动学生营养餐由“零星采购”向“集中供应”转变。今年秋季学期,“集中供应”全面推广,全县25个乡镇的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
分切、清洗、灭菌、脱水……经过无尘生产车间现代化流水线作业处理后,食材被分类冷冻保鲜包装。每天3时30分,30多部冷链配送车陆续从金源鸿兴国县分公司出发,保证在10时30分之前到达最后一个校点。
“学校见账不见钱,仅需负责复核。”马春梅说,采取集中供餐后,学校从后勤服务、食品安全、资金监管等压力中解脱了出来,能够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
学校减了压,政府监管也有了新抓手。“像我们部门也就十几个人,但全县仅农村中小学校就有400多所,此前难免挂一漏万。”兴国县教育局营养办主任邓小明说,如今,县教育局和其他监管部门在企业成立联合办公室,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据了解,兴国县农村中小学生人数近10万名,预计每天需供应蔬菜24000公斤、肉类6000公斤。为此,兴国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提前与基地、贫困户订立种植订单,让基地、贫困户知道“种什么”,并按订单合同规定收购,让基地和贫困户不愁销路。
目前,金源鸿兴国县分公司已与埠头、樟木、长冈等乡镇村蔬菜基地签约,建立了一村一品订单合作关系,将每天所需蔬菜下单给基地。金源鸿兴国县分公司经理李文说:“企业不仅获得了稳定、可靠的食材供应来源,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严格的标准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村民杨东明2006年患尿毒症后,每周要做两次血液透析,家庭重担落到妻子邓宝林身上。如今,他将家里3亩地流转给金源鸿兴国县分公司,承包下6个蔬菜大棚进行管理。公司不仅提供菜种、有机肥,而且提供销路,每个月还给1500元大棚管理费。
杨东明高兴地说:“妻子很勤快,每个月的蔬菜产量都超过公司下达的任务,超出部分参与四六分成,加上低保收入,母亲的养老和两个孩子的上学都没什么问题。”
据统计,2015年这一模式共带动1100余户种植蔬菜,其中贫困户612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预计2017年建成供应10万人的蔬菜基地后,将带动500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约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