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集团化、深度联盟、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群……在北京,这些教改新名词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教改实招盘活了存量、提升了增量,扩大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近日,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2017年将启动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校,6个城区新增25所优质校,帮扶15所郊区校,不用择校也不用托关系,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未来,北京不仅要继续实施学区制和集团化教育改革,还将快速提升普通校质量。
继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
两年内新增优质校25所
近三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推进公平和提升质量这条主线,立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百姓的“实际获得”为检验标准,打出了系列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组合拳。由此形成的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北京路径”和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北京理念”,已然呈现出北京教育的新生态。
北京市将继续加大统筹力度,重点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布局,力争两三年内,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年,6个城区将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两三年内,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同时,2017年,城6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除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外,本市所有中小学校未经北京市教委同意不得到外地办学,各中小学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
横向联手发展
大幅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总量
在北京市级统筹推动下,各区立足本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以扩大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推出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图”。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在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方式上,两区主要选择了内部盘活优化结构,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破解择校难题。
东城区在原有八大学区基础上,实施六大路径融通“学有优教”,包括深度联盟制、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托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跨学校、通学段,推进全面优质品牌化。
东城区在深度联盟校中,创造性地运用“大校年级组制”: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大通道”;同时力推“初中双优建设工程”,即:优质初中(示范高中的初中部)扩大招生比例,带动辐射周边普通初中校,通过实施深度联盟一体化管理提升普通初中校办学品质;优先发展初中(“老二类”初中)实施精品特色战略,通过控制办学规模、实施小班化教育,优质高中指标到校等措施,快速实现全面优质品牌化。
比如,177中学与171中学、国子监中学与五中分校、龙潭中学与广渠门中学,都是深度联盟一体化管理学校,统一招生、统筹师资、统一教研、同址上课。这类学校成为学生及家长们欢迎的家门口好学校。
西城区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的11个学区,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将长安小学、天宁寺小学等19所普通小学,并入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11所名校,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辐射效应,大幅提升优质学位供给,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例如,西城区宏庙小学、实验一小前门分校回流报名的学生明显增多,家长们看好这两所学校分别成为北师大实验中学集团、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缓解择校热,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担负着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区域功能,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迫切。
据了解,朝阳区根据10大功能区定位优质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达近40所。丰台、石景山与西城、海淀相邻,着力在结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海淀区提出,中部、南部地区是优质学位增量供给的重点。车道沟小学并入北京理工大附中建一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首师大附中承办首师大二附中;206中学和群英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十一学校承办,更名为十一学校一分校;人大附中和十一学校与中部、南部部分学校建立深度联盟。仅中部和南部地区就增加7000余个优质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