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打工子弟学校
北京连续关停2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遭网友质疑
2011-08-19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上海解决该问题的魄力和智慧,值得北京学习

  会上,北京和上海多次成为学者们比较的对象。他们对黄浦江畔的那座特大型城市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魄力和智慧,表达了钦佩之意。

  会议的召集者、北师大教授袁连生评价上海“是全国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方面与中央保持最一致的省级单位”。他在一份报告中对比研究了上海与北京的有关政策,认为在“公办学校准入条件、增加公办学校接纳能力和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等3个涉及教育财政核心问题的方面,北京与上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上海要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为此,该市在2008年确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到2010年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70%纳入公办学校就读、初中阶段100%纳入公办学校就读,剩余农民工子女全部纳入政府出资改造和提供办学成本补偿的合格民办学校就读。

  这3年,上海市共投入资金103。79亿元,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363所。其中,义务教育学校144所,提供约1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扩大了公办学校的接纳能力。而北京市的公办小学却从2005年的1387所减少到2010年的1136所,同期,小学生数未减反增,多了15。3万人。袁连生说:“如果从学校数量看,公办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的能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推荐专题:谁能让我的小课桌不再流浪
  上海做法:上海15万流动儿童将享免费学校健康服务

  关注打工子弟学校 更多

  当北京的农民工抱怨让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太高,很难准备齐全申请入学所需的“五证”(“五证”包括:北京暂住证、在北京实际居住证明、务工证明、户籍所在乡镇政府出具的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时,他们在上海的同行已经告别了这种苦恼。

  那里的政策更加善解人意:凡能提供父母的农民身份证明、在沪居住证明或就业证明的农民工子女,均可申请在公办学校就读并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上海也关闭了存在安全隐患、办学条件不合格的100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但它没有像北京那样遭到舆论众口一辞的谴责。

  袁连生认为,上海投入巨资改造了打工子弟学校并将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政府出资委托其招收农民工子女。上海市共审批设立了162所这样的小学,由政府向其购买约12万个免费义务教育学位。对新审批的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该市财政还给予每所学校50万元办学设施改造经费,“不足部分由区县予以补足”。

  袁连生从可以获得的资料中发现,北京市各级政府对打工子弟学校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这几项:2007年对批准的63所学校每校提供20万元的改善办学条件经费;2008年对上述学校中持有相关证明材料的学生提供免学杂费补助;部分区县尝试委托农民工子女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

  “尽管我们无法获得确切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与上海相比,北京对打工子弟学校的财政投入很少。”袁连生说。

  京沪两地不同的教育政策所导致的不同后果,在有关媒体负责的一项实证研究中得以凸显。这家选择了北京、上海两地各10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共1000名(京沪各500名)10岁左右年龄段的孩子作为调查样本。到2010年,我们2009年调查样本库中的500名上海外来务工子弟,凡是继续留在上海的,几乎全部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由政府接管补贴的非营利性打工子弟学校。而这一年,北京的500名孩子原先就读的10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中,有两所被拆迁,其余的孩子,除了回老家的,只有少部分人转入公立学校,大多数依然在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就学。

  好在事态的最新进展令人欣慰:在8月15日还对多所打工子弟校关停一事,表示“是各区县的事情,不太了解情况”的北京市教委,在第二天已明确表示,将要求相关区县全力做好所有孩子的就学方案,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打工子弟学校为何“拴”不住老师
· 打工子弟学校“正规军”的烦恼
·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压力大 80.3%的老师称缺乏师资
· 打工子弟校老师生存调查:六成假期打零工养家
·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状况调查:超6成未签合同
· 北京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将关停 被指不人性化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取暖费没着落 教师裹大衣备课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为取暖费发愁 拟向社会筹款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分流调查:分流方案暂缓执行
· 北京外来工子弟生活:无法高考 理想不断妥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