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减负十条”——家长、学校、学者谈“减负”新政策
近日,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拟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考试、等级评价等方面破解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规定》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议,人们在表示赞成的同时也提出担忧和怀疑——一纸禁令能否还孩子快乐童年?真正起到“减压”效果?根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顽疾?
不留作业,能否还孩子快乐童年?
《规定》中提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对此,部分小学生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对孩子放学后可能会出现的“放羊”状况表示担忧。
减负后,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后,该如何安排?一些家长表示,自己会给孩子布置作业加码加量,或送孩子去上校外辅导班。成都市民魏先生在一家国企上班,秋季开学后他的女儿马上要升入五年级,升学压力让他丝毫不敢对女儿放松,一口气给女儿报了奥数等4个辅导班。“虽说升初中是摇号入学,但公立名校入学名额有限,与其把孩子的命运交给运气去赌博,不如靠成绩冲击私立名校。”
部分小学负责人认为,新政中对作业的规定恐会遭遇执行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些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缺乏,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学生放学后无所事事,恐会成为电子游戏厅、网吧的“常客”。成都双林小学校长曹秦蓉说,在目前阶段,社会尚未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体验平台和环境,类似参观博物馆等体验式作业恐难以实施。
教育学者认为,减负的关键不在于全面“封杀”书面作业,而是学校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愿学、愿写,把做作业的负担变成求知的快乐。比如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动手实践自己寻找答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姚文说,小学阶段不留作业“一刀切”式的规定不符合实际,学校可以根据年级、学生不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书面作业,但作业量一定要适度。
规范考试,能否减轻学习压力?
《规定》要求,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对此条规定,社会各界褒贬不一。部分家长告诉记者,过于频繁的考试竞赛、排名的确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但如果低年级完全取消考试,高年级几乎不考试,又怎样及时检测孩子掌握所学知识情况?一位小学四年级家长说:“我家儿子调皮,自制力差,要大人看着才好好做作业。如果学校不布置作业,每学期才有一次考试,孩子一旦放松,成绩拉下来后,就难补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