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老师最近出版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我的脑海中闪现最多的一个字便是“爱”。
说来有趣,老祖宗当初造这个“爱”字时,是有“心”的,所以繁体字中的“爱”是有“心”之爱,而到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爱”中的“心”渐渐消隐。“爱”也渐渐变成了无“心”之爱!刘彭芝的“爱”既现代而又有古人之遗风,乃是有“心”之爱,具体表现为“五于”,即善于、乐于、勇于、严于、甘于。
所谓“善于”,是指刘彭芝有一双慧眼,特别善于发现育人者(教师)和被育者(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的优点。读罢《人生为一大事来》,在熟悉了作为校长和老师的刘彭芝的同时,我们更熟悉了她的那些可爱的同事和学生———这些可爱者的名字几乎遍布该书的每一页,是刘校长兼刘老师的善于发现,使他们不仅在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闪闪发光。
刘校长在书中写道:“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龙藏着,虎卧着,就是人才的最大浪费。”“我要让工作、学习在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充实的、幸福的。”
所谓“乐于”,是指刘彭芝乐于培养一切可资培养的人才。非常之人乃行非常之事!捧读《人生为一大事来》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竟有“在任校长鼓励竞选校长”这样的章节,言为心声,刘彭芝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她不仅乐于培养自己行政岗位的接班人,而且同样乐于培养一切可资培养的人才,从超常儿童的成建制接收,到对博士副校长的手把手培养,从为15岁的少女举办个人音乐舞蹈专场,到让小“画家”自由绘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所谓“勇于”,是指对优秀人才刘彭芝从来都是打破成规,勇于使用的。1999年4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引进了第一个博士彭晓,其后又先后引进或自己培养了博士及博士后16人,这在上个世纪末的北京乃至全中国都曾经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其实,作为校长的刘彭芝勇于用人并不仅仅表现在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上,更表现在对一些有争议的人才的大胆使用上。人大附中的老师中曾有“7颗星”,这“7颗星”是7位各有所长又颇有争议的教师,刘彭芝上任后力排众议,大胆使用,“7颗星”中有5人脱颖而出,成为1999年度人大附中13个“有特殊贡献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刘彭芝的主导下,人大附中还曾经专门从外地引进了一位“二无”(无大学本科文凭、无北京户口)老师,并委以重任,事实证明引进是成功的。
所谓“严于”,是指“严于”管理。如果您仅仅把刘彭芝理解成慈眉善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刘校长也有严格甚至严厉的一面,只不过这种严格与严厉并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金刚怒目”,“作狮子吼”。
在刘彭芝当校长前,人大附中的财务分为7摊,混乱现象时有发生。她担任校长之始,即意识到混乱是管理的大敌,当即着手进行改革,统一财务。当有人好心提醒她:“你可要小心啊,水至清则无鱼”时,她却毫不手软,严格审计,断了某些损公肥己之人的不正财路。
“甘于”说的是奉献。“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唱着回答我:我的怀里抱着天!”———这是一首刘彭芝非常喜欢的诗。刘彭芝的心中装着的是以人大附中为“圆心”的世界,她爱这里的每一个人,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为了她们,她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在人大附中流传着一个为了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刘校长甘当年轻教师的“副班主任”的故事。那是2001年,刚刚接手到人大附中高三(9)班当班主任的黎老师(化名),感到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是刘彭芝挺身而出,以校长之尊,甘为黎老师当助手(副班主任),并且不走过场,只要条件允许,刘校长都每天第一个走进高三(9)班的教室,只要有空就从高三(9)班的后面一扇门悄悄进来与同学们一起听课,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如果一个人有爱,为所爱的人付出,那就是幸福的人”,作为校长和教师的刘彭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是一个幸福的人!
隶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