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小学,把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此举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但也因此,全国各地大量村级小学消失,乡村教师加速逃离乡村,一些家庭举家搬迁,村里的青壮年也越来越少。
山西省吕梁地区石楼县小蒜中心小学门前。还没有到下午上学时间,几名小学生早早来到校门口等着上课。
小蒜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学校新教学楼已经建好,但是校长为里面的设施发愁,学校现在缺少计算机、图书,特别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捐助。
一阵公交车的喇叭声,让趴在土坑沿上写作业的薛玉云抬起头来。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她就是和哥哥坐着这趟公交车回村的。奶奶正在昏暗的屋角收拾一堆花花绿绿的塑料瓶子。听到公交车停站的声音,她赶忙扶着房门走出去,她知道公交车停靠车站时乘客常会把空的饮料瓶子扔下车来。
11岁的薛玉云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石楼县小蒜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一家人原本住在离小蒜镇20公里远的曹家垣乡曹家山村,可是前几年,村里的小学被撤并,她只能和哥哥薛玉辉到镇上读书。小蒜镇非常小,一条10来米宽坑洼不平的路就是镇上的主干道,大部分人住在两侧砖泥混合的低矮的小平房里,还有一些人住在镇子背后山上的窖洞里。薛玉云家房子是租的,不足两米高,20多平方米,一个月60元钱。
相关报道: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把群众满意放第一位
相关报道:关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度集中办学不利学校管理
相关报道: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定规模的村小应保留
相关报道: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布局调整要尊重民意
相关报道:关注农中小学布局调整:服务百姓是布局调整灵魂
妈妈患有精神病,爸爸得留在家里看护。两个孩子的日常吃喝只好由74岁的奶奶照顾。爸爸在家里几亩山地上种玉米和土豆,一年几千元钱收入,供5口人吃饭实在紧张,奶奶平时要在镇子里捡拾垃圾补贴家用。薛玉云的爸爸腰不好,可是为了孩子能读书,他一直在撑着干活。一想起爸爸的话“再累也要供你们读好书”,小玉云眼里就闪出了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