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一早,北京海淀区展览馆格外热闹。由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北京多所高校主办的“2006届北京高校财经建筑类毕业生双选会”,吸引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山东分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钢建设公司等108家金融、建筑类用人单位参会。
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陈奇艳老师介绍,本次双选会提供3100多个岗位。截至下午2时,已有8000多名大学生参会。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有一些目前正在北京实习的外地高校学生,还有许多来自河北、山东、东北等地高校的学生。
招聘会上,最抢眼、人气最旺的就是由多家银行组成的“招聘板块”,几乎每家银行的招聘台前都挤满了求职的学生。据了解,多数银行要求求职者具备“自信豁达的性格、敢于创新的品质、扎实完善的知识结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拥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经历、具备文体及其他特长、获得各类奖项者、学生干部等优先考虑。不少银行还对年龄有明确规定,要求本科生年龄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而一些北京的银行则明确要求求职者是北京生源,并许诺对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者、愿回郊县银行工作者优先考虑。
在现场,记者发现,“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市场营销等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广告学、法律等专业”是银行招聘的热门。多数银行需要求职学生提供“应聘报名表、成绩单复印件、证件照、生活照、英语成绩证明及其他证明自身能力和荣誉的证书资料”。不少外地银行求才心切,还专门在招聘启事中特别提示:“无法到招聘现场递交简历的学生,可将相关求职材料寄至各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
银行“扎堆”招聘,对不少求职学生来说“苦乐参半”。喜的是银行多了,机会就多;苦的是招聘提问令人尴尬。一名中央财经大学的女生告诉记者,好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问她相似、却很难回答的问题,比如“现场这么多银行,你为什么选择我们银行?”
而对于同场竞争的银行来说,压力也不小。从布置招聘展台展示企业形象开始,各家银行就暗暗较劲。“怎样吸引人才,怎样留住人才,是目前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一位外地银行的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他们银行全国巡回招聘人才,此前去了西安、上海、武汉等高校集中的城市,今天到北京抱了很大期望,希望在首都招聘到一流素质的人才,为银行补充新鲜血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外资银行涉足更多的国内银行业务,中国银行界人才面临更多选择,不少中高级人才纷纷跳槽到外资银行,国内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短缺压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外资银行的进入更让人才竞争“白热化”。入世之后,国内金融业集体应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优秀人才的流失。外资金融机构凭借丰厚的待遇,先进的管理和培训,内部公平的竞争机制,抢夺着国内金融业中的优秀人才。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同等条件下竞争,许多国际商业运作纷至沓来,有限的金融人才将会更加“奇货可居”。“外资银行挖走中高级人才,国内银行只能抢高校优秀苗子培养。令人担心的是我们培养了几年的人才,可能又会被外资银行派的猎头挖走。”在招聘现场,深圳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从业人员的流动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现在国内银行几乎都成了为外资银行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内银行不少中高层员工跳槽到外资银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主管、中层管理人员在银行业的流动又是最快的,许多人希望通过跳槽来“加薪”,提高各方面待遇。
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准备到银行求职的学生,一半的学生希望第一年月薪拿到2500元至3000元,三成学生选择1500元至2500元,两成学生选择3500元以上的月薪,其中财经类专业的研究生对工资的期望值多在3000元以上。多数学生选择对口的专业工作,也有四成学生认为只要用人单位愿意要,可以从事跨专业的工作。
据几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银行业整体薪酬在国内来说处于较高水平。一般工作人员的年收入约为5万元左右,彼此差距不大;而到了经理级别,差距逐渐拉大,高级技术人员20万元左右,部门经理30万至40万元,银行高级经理的现金年收入可达50万至70万元。
记者发现,对人才的吸引力,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的魅力甚至超过“铁饭碗”的国有银行。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学习工商管理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更愿意选择股份制银行,因为这类银行的改革和各种服务走在国有银行的前面,奖励机制更加灵活。虽然压力大,但是只要个人有能力,发展空间大,更适合年轻人,收入也会比国有银行更高。 (记者 刘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