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已成为中国的一项正式国家战略。顺利推行这一战略,必须梳理出造成“就业难”的具体瓶颈,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最新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刊文分析说,中国城镇失业和特困人口不断增长是由中国长期以来人口多、就业矛盾突出这一特殊国情决定的。造成目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深层次原因大致有如下10点:
1、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而第三产业的拉动数字为85个。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7.7%,一些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已达到70%以上。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即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多,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低。而服务市场仍存在准入限制过严、垄断经营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进入外贸、教育、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的资质条件认可方面,对国内投资者卡得过死,限制了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
2、就业的社会环境不宽松。目前各级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岗位的良好社会环境不够,在税收、工商、劳动、信贷、保险、城市管理、收费等方面仍然存在门坎高、范围窄、收费多、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下岗失业人员中享受过政策优惠的比例不足20%,其中享受过小额贷款的只占7.6%。
3、中小企业发展艰难。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最主要的渠道,但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的扶持重点则是“抓大放小”。这一政策导向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困难,尽管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但由于相关措施不配套,很多条款无法实施。
4、促进就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的促进就业基金。由于这一重要调节手段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我国扩大就业措施的落实。
5、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因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一方面由于某些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对办国际一流大学强调和投入得较多,而对办职业教育强调和投入得较少,而致使人才培养结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6、再就业培训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失业者再就业能力的培训存在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课程不对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脱节等诸多问题,致使一些失业者经培训后仍然失业。
7、缺乏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网络,致使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失业者求职无门,用人者招人无路,也经常出现一些人没事干、一些事没人干的状况,严重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转移和流动。
8、推广非正规就业手段乏力。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强调和考虑正规就业的因素较多,积极采取措施发展非正规就业和弹性就业的手段不力,从而加剧了就业矛盾的突出。
9、就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和形成一整套沿着制度化、经常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城镇就业服务和反贫困工作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失业者感到在就业服务方面遇到的诸多难题无法解决。
10、特困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不够。权威数据显示: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资金人均只有16. 37元/月。今年虽然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资金翻了一番,但是“低保”对象的人数也几乎翻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