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教育部:毕业证学位证不得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2011-06-12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教育部办公厅10日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2011届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各项就业工作,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组织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帮助其了解离校后的求职渠道、服务系统和保障政策;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派遣、离校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通知强调,各高校严格执行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和就业相关材料的审核,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教育部重申,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就业先进评选等工作中对就业作假、违规者将实行“一票否决”。

  推荐阅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推荐阅读教育部:毕业证不得与签约挂钩 违规者一票否决
  推荐阅读探访百所就业典型高校 用人单位和学院“共生”
  推荐阅读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关注职业规划 分解就业难题
  推荐阅读“男生一斤酒女生擅歌舞” 谁在滥设招聘门槛?

  相关现象

  高校毕业生“被就业”调查续:相关学校已将就业率与毕业证书“脱钩”

  浙江工商大学2011届本科生于10日毕业。虽然在3782名本科毕业生中,目前就业率刚刚达到50%,但是已有3570人拿到毕业证书,3532人拿到学位证书。校方再次强调,绝不会将学生的签约和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挂钩。

  《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网曝部分高校毕业生“被就业”现象调查》一稿,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记者在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临近毕业,一些老师们在口头表达时经常会透露出要求学生先签订就业协议书再拿毕业证的意思。有老师许诺,只要尽快签了,就算论文质量稍稍差一点,也可以适当通融。

  此稿播发后,浙江工商大学十分重视,组成由校领导牵头的督办小组,对全校各学院逐一走访排查。学校表示,学生在网帖中反映的情况,不排除个别老师在关心、督促学生就业时表达不当,令一些同学误解为“没有签协议就不能毕业”。

  根据浙江工商大学统计,截至6月10日,在2011届的3782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是50%,而3570人按期拿到了毕业证书,3532人按期拿到了学位证书,其余人因补考、重修等原因,暂缓发放相关证书。

  校方表示,对就业率的统计仍在进行中,由于部分学生考取国内研究生正在等待录取通知书、或考取公务员,目前尚未签约。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李金昌说,学校在各种相关会议上反复强调,不能把毕业生就业(签约)和毕业证、学位证发放挂钩,不能与各种评优、评奖挂钩,学校要努力形成全校师生关心、帮助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灵活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形态
· 大学生就业:难点如何突破
· 人社部:多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硕士“就业下沉”现象折射了什么
·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线上线下并举显成效
· 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开通“线上就业指导 网上就业服务”栏目
· 大学生就业迎来最艰难时刻!
· 2018年大学生到私企与创业意向上升,对待遇重视程度下降
· 68.2%受访者认为国家近几年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大
· 30余名毕业生被农发行补录后为何不能入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