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团市委历时一年,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科学的“青年群众”大调研,5000余名团青干部深入基层、走近群众,面访青年。大调研对北京青年的29个群体进行了全维度系统调研,共计完成10万余份面对面问卷访谈。调研对象覆盖首都1%的青少年,内容涉及各类青少年组织和群体的数量、分布、群体特征和利益诉求。本报今起刊登专版,对此次大调研中的部分青年群体的调研成果进行系列报道。”
昨天下午,2014年首都青年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主办方北京团市委正式发布了一份《北京市创业青年群体调查报告》。调研组对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57万创业青年群体发展状况按照科学抽样进行了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的群体特征勾勒。
他们或许并不在意生活,但却非常在意梦想,渴望施展自我的舞台,这是很多创业青年选择留在北京的重要理由。那么,这群“追梦人”的日常生活究竟怎样?横在他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他们距离成功究竟有多远?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北京团市委历时一年,对全市57万余名创业青年进行了全面摸底,首份《北京市创业青年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出炉。调研显示,57万创业青年传统服务行业占比八成,创业青年中非京籍占一半。
传统服务行业创业青年占比近八成
此次调研的创业青年群体是指年龄在18至40周岁并在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5年以内(含5年)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含合伙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报告》称,全市57万余创业青年平均年龄为32.25岁,这些80后里,非京籍的“北漂族”占了55%。
据统计,北京青年投身创业总量最多的三个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243691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9777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1281人。传统服务行业创业青年占比近八成,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创业比例最高,达到48.8%。
流动毕业大学生、工业园区中的青年产业工人、新兴信息产业基地创业青年、文化艺术行业青年等几类核心人群,他们的聚集分布与整个北京城里的经济产业、行业分布、中关村各科技园区地形图基本重叠,比如上地、回龙观、中关村、建外、望京等街区相对密集。
流动大学毕业生渐成创业主流
此次调研发现,流动大学毕业生渐成创业的主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占创业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不再选择过四平八稳的就业路子。他们之中有5.7%的人留过学,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地区。
84.7%的受访创业青年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他们中甚至有25.7%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数据显示,追求个人财富、把握自己的命运、证明自己实力是他们选择创业之路的三大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