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我的是个国企,过去以后,当地政府每个月还会给1000块的补贴,听说还有住房补助,我最终选择了郑州。”前不久,大连理工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宋林杰签约了位于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国内二三线城市在人才政策上持续发力,各类优惠政策对人才的集聚效应逐渐显现,越来越多即将毕业的90后大学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不少同学选择了二三线城市,同宿舍还有一同学签了郑州的华夏幸福。”宋林杰说。
今年以来,自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开始,不少二三线城市相继推出了各类人才优惠政策。郑州市推出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在生活补助、购房补贴等方面为人才来郑州工作提供优惠条件;长沙市推出了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政策。记者了解到,推出类似人才优惠政策的还有新疆、广西、河北等多个省份。
“以前二三线城市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局限,很多学生不得不去‘北上广’竞争,现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也很快,再加上最近二三线城市的政策优惠力度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将就业的目光转向了这些地方。”一直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侯海坤说。
通过广西的定向选调生招录考试,在重庆大学读书的陕西姑娘袁琳,决定选择去广西工作。“广西那边政策挺好,有的一年一万元的生活补助,有的买房的话还给10万元安家费。”袁琳说。
田学鹏是中央民族大学2015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季最令他纠结的就是去哪里工作。最近,河北“英才入冀”政策给了他一个不错的选择机会。“给正式事业编制,可供选择的单位也挺多,而且都不错。”田学鹏向记者说他准备选择河北的理由。
“大学生去二三线城市,一方面是因为观念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幸福指数,他们觉得哪里能生活得更好就去哪里;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不断在人才政策上发力,这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有很大吸引力。”从事就业与人才服务方面研究的清华大学研究员郭金来说。
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郭金来建议,应该多关注一些国家及各地的政策,根据自己的实际,择业时不但要看一个城市现在的发展状况,还要看它的发展势头,以及自己所从事行业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综合考虑选择就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