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之七
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全局分析,目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或称"瓶颈",是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过大,而政府所能提供的选择范围太小,这一对矛盾尖锐突出。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全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选拔、引进人才时,更加重视学历,重视智商,甚至已开始关注"情商",体脑倒挂的现象日渐稀少,高学历已逐步成为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其次,身处竞争激烈社会中的家长,在亲身体验着改革动荡的同时,对子女接受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教育的要求日见明晰、日益强烈,他们对学校的期望决不仅仅局限在教孩子识文断字的水平上,而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将孩子培养成具有竞争力的社会人。比如,送孩子进民办学校的许多家长就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投资,将能获得相应的甚至超值的回报,因此,多花点钱也是心甘情愿的。
第三,从近期上海市民的消费结构上看,有50%是用在吃的上面,第二位就是教育,占12%的比例,而且增长的速度是最快的,96年比95年增长65.5%,这说明,从总体家庭经济水平看,家长只要有能力承担子女教育负担,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会急切地付诸实施。对市民教育消费的承受能力不应估计过低。
第四,从上海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上海市在巩固和加强重点学校的实力以及改造薄弱学校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最主要的,还是在教育改革观念上存在偏差,即片面认为教育是政府行为,致使目前出现公办学校中,重点学校少而精,将绝大多数学生拒之门外,而一般学校无论从教育质量还是校风校纪方面和家长的期望相去甚远。使部分学生不愿意选择的尴尬局面。对民办学校,虽然在政策上鼓励支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又限制过多,致使民办学校又难以自主办学、自我发展。
这样,政府在允许各种教育模式并有互补、竞争发展问题上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便严重制约了整个教育体制、教育机制的深入的改革,同时也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留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要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首要是在政府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包括企业办学、民办公助、公办民助以及转制学校等各种类型,大力吸收全社会的力量来投资教育,使整个教育领域形成竞争的氛围,优质优价,双向选择,使教育能逐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政府对各种办学模式在政策上也要给予明确的支持,从招生制度,管理体制到人事制度都应该出台一系列详细、全面、具有明确责权界限的法令法规,以使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文章摘自《民办教育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