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公办学校的力度不断加大,实行绩效工资以后教师待遇迅速提高,公办名校以新建、结盟等形式加快了扩张步伐,生源竞争更趋激烈。
而10年前起步的民办中小学,该如何应对,1月20日—21日,一场危机与挑战的对话在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国内教育界相关专家20多人共聚一堂,共话民办中小学应对之道,专家们认为,内地民办教育走国际化、精英化教育之路,必要而紧迫。
走差异化路线
面向国际培养精英人才
教育国际化是历史演进的必然,是大势所趋。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博士李后强教授说,中国教育史上有3次大的国际化浪潮,目前,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教育必须适应甚至超前于中国经济全球化。
在李后强看来,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东部走向了世界,下一个30年,是中国西部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四川要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目前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川,有9个外国领事馆落户成都,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城南规划建设1000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目标是形成以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这些都为我省特别是成都的民办学校办国际化学校提供了基础条件。”李后强说。
综观世界各地,民办学校都是教育国际化的先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炽森说,香港基础教育阶段有国际学校67所(小学42所,中学25所),其中80%以上是私立学校。随着跨国企业大量西进,四川对外联系的加强,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急需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民办教育由于体制机制上的灵活优势,在国际化教育上潜力很大,而成都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学校,目前才刚刚起步,民办学校大有可为。
面对公办中小学的竞争挤压,民办中小学必须走国际化、精英化路线,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出自己的路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跃红教授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公办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教学实力、师资力量将大大加强,生源竞争、师资竞争更加激烈,民办学校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走差异化路线,国际化、精英化教育,是重要的突围路径,“面向国际培养精英人才,民办学校才有更好的出路”。
走出去请进来
强化国际化学校教育品牌
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不是单单教外语,把孩子送出去,更重要的,还要扎牢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北大中文系教授孔祥东看来,国际学校重在国与国之间文化、教育的相互融通,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孔庆东认为:“我们基础教育讲国际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国学精神。”
欧美国家有发达的工业文明,中国有很好的传统文化,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西部经济、科技、管理等也在大幅进步,完全可以将外籍学生请进来,在内地学习,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教育魅力。清华大学王京教授考察过一些沿海地区的国际化学校,她说,在深圳、苏州等沿海开放型城市,一些国际化学校网罗了不少外籍学生与本地孩子一起上课、生活,既强化了国际化学校的教育品牌,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回报。“国际化,不仅是把中国的学生输送到国外学习,也要把在川工作的外籍人士的孩子甚至国外的学生引进来学习。”四川嘉祥教育集团董事长向克坚表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一开始即定位为国际化学校,前几年的对外活动主要是在游学、交流、输出少量留学生等方面,今年开始,将专门成立嘉祥九思国际学校,与英国、美国等的部分中学、大学签订协议,从制度上、规模上、频率上保证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但要创造机会让国内的学生走出国门,也要酝酿从国外引入中学生,到中国内地学校交流学习。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准备尝试到欧美去购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这样更有利于引进当地学生到中国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