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而在目前国家财务有限的情况下,想依靠国家大规模投资来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出路何在?
出路有三:
依靠政府给以尽可能多的财务和政策支持。首先,还是要解决对民办教育的观念问题。在公有制的社会里,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国家只能给国办教育投资,不应也不能给民办教育投资,民办教育办得再好也不应投资,得靠他自己解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衡量一切工作和辨别是非的最根本的“三个标准”,那就是:是否还有利于发展社会方义社会和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办教育来说,不管国办、民办教育,都应该以是否办学效益好、是否对增强国力有益为标准,一切看效果。国家对办得不好的国办学校投资就要节制,对确实办得好的民办学校就应给以投资。因为民办学校同样为国家培养人才,增强国力。而且比起国办学校,投资少,收效更快更好。国家支持,何乐而不为?政府在尽可能多地给民办学校以投资的同时,加快“民办公助”等政策上的扶持,在征地、贷款、租用校舍、场地、兴办校办企业、招生、中外合作办学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放宽和优惠,以促进中国民办教育迅速健康发展,此其一。
民办学校增强自力更生的观念。一筹资,二兴办企业。民办教育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光靠自身的学费收入是根本不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想靠“以商养学”、“以工养学”、兴办各种企事业。这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全国民办教育办得出色的上海前进进修学院,院长蔡光天,广东出现的一批具有企业精神的教育家”他们大都以陈嘉庚为榜样,靠企业养学。蔡光天对外国人说,他首先是企业家,然后是教育家。没有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上海前进学院。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也必须有经济头脑,用企业精神来办学,来管理学校,这是其二。
民办学校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要争取外援。这就要靠对教育有远见卓识的中、外企业家的援助,在国家对民办教育不可能有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这自然是另一条集资的渠道。但是,目前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不应该仅限于名誉上的和微量的经济补偿,这就缺乏吸引力。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正确的。
但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不能赢利。在保证教育主权的前提下,给企业家以适当的赢利,以换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这是搞“活”教育应有的远见,因此,必须进一步放宽政策。相比之下,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下了极大力气和代价在吸引外资和扶持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为什么发展教育不能借鉴这个经验,以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民办教育?
总之,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除靠政策给以大力支持外.还要靠两种力量的结合,即:一种是具有企业精神的教育家,一种是有教育远见的企业家。这两种力量的结合将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政府应为这两种力量的结合铺平道路。
摘自中国民办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