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项城市地处豫东,由于政府鼓励和扶持,两年间社会力量办学投入资金1.1亿元,建校67所。新年伊始,记者赴该市采访,深感社会力量办学给该市基础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可喜变化,并给人以启迪。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市区人口的增多,像许多县级市一样,项城市也面临着学校班额过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不少中小学每班都在100人左右,有的超过120人;每逢开学,登门求学的压力,使校长难以承受,不得不东躲西藏。尽管市政府5年拿出一个亿用于扩建新建学校,挖掘所有潜力,但问题仍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用社会资金发展基础教育?该市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力量办学。
为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该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征地按公益事业优先安排使用,学校基本建设配套费免征或少征;对规模较大、生源较多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市里根据需要选派1/3以上高素质的公办教师前往任教;选派教师享受原工资待遇,工资由市财政统一拨付,养老保险、医疗等依法予以保证。两年来,该市共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选派骨干教师300多名。此外,该市规定,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等方面一视同仁。一位省级骨干教师告诉记者,政府的这些措施,解除了他在民办学校的后顾之忧。对刚办学、经验不足的育才中学,市里将它作为第一实验中学的分校,强化管理,使该校一开学就生源爆满;对未经审批或年审不合格的学校,取消办学资格或收回办学许可证,保证了社会力量办学的质量和声誉。
据统计,全市两年时间内,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1亿元,兴建学校67所,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就有14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共有在校生22663人,其中初中7004人,小学8235人,幼儿园7424人。社会力量办学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大大缓解了政府办学的压力,使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得以较好地解决。记者在该市采访,发现一般中小学每班学生是50—60人,最多不超过80人。该市市政府有关领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每年拿出200来万元,用于发放赴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工资,但却吸引了一个亿的资金投入教育。如果仅靠政府投入一个亿,恐怕最少还需要5年时间。
众所周知,“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一个特点。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确保“三个增长”,但仍很难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而社会资金的注入拓宽了基础教育的投入渠道。《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项城市两年社会力量投入1.1亿元,建校招生,办了政府要5年才能办成的事,充分说明了《决定》中“补充”的重要和“积极鼓励”的作用。愿项城的经验给人以借鉴,愿基础教育投入渠道越来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