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现在最热衷的事情是拜访和接待大学校长。
毗邻西安市南郊的长安县,去年搞了一个“一带九园”的“十五”发展规划。九园中的长安大学园是如今最红火的园区之一。短短一年时间,大学园区中规划4平方公里的北区就被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北大学等高校抢占一空。于是长安人又规划出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大学园南区,以吸引更多的高校落户。南北两区加在一起组成了现在的西部大学城。
长安县的领导忙着拜访和接待大学校长,其实也是一种招商。不过这种招商招的是高校,而非企业,公关对象不是老板,而是校长。县委书记杨杰和县长钱引安在拜访和接待大学校长时,核心目标就是:把你们学校搬到长安县来吧!
长安县有发展教育的独特优势,该县西部大学城管委会主任王治涛如数家珍———
首先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长安北接西安高校最集中的南郊,从县城到西安城墙南城门只有8公里。
再有人文环境优势和旅游优势:历史上,现在的长安县就是过去长安城的京畿之地,寺庙、学堂林立,至今境内尚有十大遗址、八座名山、四十二座寺院,文化氛围浓厚;长安南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的秦岭终南山,环境优美,是现今西安人休闲度假的胜地。
正是因为有这些优势,加上地价远比西安市便宜,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陆续有一些民办高校进驻长安,像西安翻译学院、陕西三资学院、东方亚太学院、西京大学等。长安县一时成了民办院校青睐的热土。
老实说,对于民办院校的进入,起初并没有引起长安人的重视。穷教育,穷教育,既没油水,还不纳税,要它干啥?这是当地老百姓的话。而政府官员则谑称教育是一只不下蛋的鸡。
但正是陆续进入的民办高校,“教育”了长安人。西部大学城管委会副主任祝利民兴奋地说,随着西安翻译学院由几千人到上万人,再发展到两万多人的规模,学校落脚的太乙宫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围绕学校兴起的“三产”年收入就达到了400万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从无到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山脚小镇已一跃成为西安市的明星城镇。
其他民办高校同样如此。长安人突然发现:凡是有学校的地方,周边总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三产”的兴旺,带来了镇富、村富、百姓富的可喜变化;不纳税的“穷教育”居然实实在在地拉动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城镇化建设!
而且改变不仅仅在于经济领域。长安县的领导发现,随着大量高素质人群的进入,当地的文化生活和附近村民的文化素质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教育不仅是一只下蛋的鸡,而且是一只下金蛋的鸡呀!县委书记杨杰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