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已从边缘区域向中心区域位移。今后10年的发展态势如何,是每一位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国家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走向、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民办高校发展现状3大因素可能对民办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出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势可能呈现如下11个方面:
规模化——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学校数量适度增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2907万人,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非学历教育机构)在校生占总数的19.7%,即572万人,其中实施学历教育的人数达401万人。今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在校生数和学校数所占比例都会继续有所扩大。经测算,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14.1亿人,18岁至22岁人口将近9000万人,届时,生源不会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同时,由于政策没有明确限制民办院校不能举办其他类别教育,所以不少民办院校通过举办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扩大办学规模,以维系筹措办学资金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需要。作为权宜之计,这种办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办学策略,但民办高校在基本完成办学原始积累进入资本积累阶段后,应该逐年减少与学校办学核心定位不相符的其他层次的类型教育,以集中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从民办高校数量来看,未来还会有所增长,但不会增长太快。民办高职院校由各省市审批,每年维持3%的增量是可能的。特别在西部地区,只有60所民办高校,占全国总数的18%,仍有发展空间。从本科院校看,国家仍坚持每3年增设一批民办本科院校的规划,数量一般10所左右,设置标准会越来越严。今后民办本科院校的增量主要由独立学院向民办高校转设,这是主要趋势。今后民办本科院校的真正竞争对手将是由独立学院转设过来的民办本科院校。
规范化——依法办学将成为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历史短,类别杂,各项法律法规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校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时代要求,社会呼唤,政府期盼民办高校能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只有从各个方面全方位规范,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家长学生的满意,学校才能发展。目前,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生源受限,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维持艰难,只有采取“一上二下三联合”的方式才有可能度过难关。
“一上”即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要力争升格为高职院校,虽然要求高,难度大,希望小,但一旦升格成功,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则可得到解决。目前升格的最大难点在于提供150亩以上的办学用地,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诸如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图书、师资等则相对容易解决。
“二下”即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需降格以求,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道路。目前国家对中职教育资金扶持力度大,生源较多,就业较易,生存发展空间较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走出困境的办法。
“三联合”即走联合办学之路。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可利用专业、师资、设备等优势与已成立的民办高职院校合并,谋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既可以几所高等教育机构实行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捆绑式地升格为高职院校;也可与公办院校的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进行合作;还可以与境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与劳动部门合作开展技能培训等。
市场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瞄准市场。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满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因与市场接轨紧密,产业属性良好,社会认可度高,加之投资教育的风险小,政府又给予许多政策支持,因此高职教育只有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蓬勃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民办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历史积淀、学生来源,也决定了当前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来彰显特色。
此外,全国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有800余所,在册生近100万人,这类高等教育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更需要走市场化的道路,通过进行高端或低端文化与技能培训等,补充学历教育的不足,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服务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形式、不同对象的各级各类教育市场的需要。
多样化——办学体制、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培养模式的日益丰富。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办学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特征,拓宽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既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举办的,也有以合伙人甚至个人名义举办的。既有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有其他形式的办学体制。一个各行业、各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民办教育的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由举办短期培训、高教自考助学、高教学历文凭考试向举办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发展。一些办学条件好的民办高校还与有关普通高校、国外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未来十年,我国民办高校实施研究生教育将不是奢望。
民办高校的办学类别日趋多元化。既有综合性学院,也有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的单学科民办高校,如烹饪学院、服装学院、建筑学院、汽车学院、医学院等。这也是民办高校为适应市场需要,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方面的必然选择。
初创阶段的民办高校,其学科建设主要以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文科类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对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民办高校开始增加设置工科类等学科,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科涵盖了文法、理工、经管、医学、艺术等多个类别,并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日趋理性,紧跟市场且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就业形势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还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进行学习设计,分别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等方面,全方位考虑求学者的多样化需求,以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不同需要。这是由民办高等教育的选择性、广泛性和自主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