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21世纪本质特征的分析,并充分考虑21世纪对新型人材需求的特点,我们认为,比较适合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针与对策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必须让学生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即要能与人和谐相处,要有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只讲智育忽视德育;智育又是只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的片面智育,给我们的下一代带来极大危害。我们的师范院校培养了大批只会“做事”、“做官”、“做学问”而不会“做人”的人材,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就必须贯彻“以德育为基础,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德、智、体、美四种教育内容必须有主有从,不能平等并列。事实上,不以德育为统帅,不强调以德育为基础的全面发展,其结果往往是德育被削弱、把德育作陪衬的片面智育发展,这已为我们自己多年的实践所证实,也不符合当今国际教育权威们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的思想。
德育的目标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能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能效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人”一定要成为我们德育的根本目标。这一点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否则不可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材,不可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⒉要让学生学会认知。
让学生学会认知,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而不是强调系统知识本身,否则将无法适应“知识爆炸”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⒊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革。
也就是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必将引起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改变,(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则不一定涉及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问题)所以是比较深层次的变革。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成效并不大(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至今仍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来的教改都是只强调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这里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也存在对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误区。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教育理论界认真的反思。
⒋要加强高师学生信息方面知识与能力的训练。
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材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文化基础(读、写、算、信息)之一,所以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来安排这类课程,切忌把这类课程上成纯粹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课。必须把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列为所有高师学生(包括文理科)的必修课程,并且还应逐步加强。
⒌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高师教学的深化改革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具有交互性,并能提供多媒体、立即反馈以及超文本、超链接等多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教学功能,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必须从促进教学深化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自觉性。一切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成是直观教具或只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工具的看法,都是片面的、肤浅的,是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的。
⒍要加强对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保证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深入开展,必须要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教育科学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涉及教育原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教育测量、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等多方面。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高师),所以目前更多地强调一下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我国高师的教育改革实践无疑是有极大现实意义的(但并不排斥其他先进教育理论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