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教育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优秀的教师队伍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因此,世界各国都重视师范教育,而高等师范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领域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结合点。
学制严格择业自主在美国,可以说没有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一般由综合大学的教育院系负责培养师资力量。近20年来,许多州还要求师范生先接受4年的大学教育,然后再接受1?2年的教育专业训练。英国实行3+1政策,因为英国大学本科为3年制,但想当老师的学生还要学习1年的教育课程。
法国从1986年秋季开学起,师范学校不再面向高中毕业会考合格者招生,而改成直接招收普通大学第一阶段毕业者。普通大学培养的初等教育师资也相应提高了入学水平的标准,变为面向高中毕业后又接受过两年高等教育的人。从1990年起,设在综合大学里的“教师培训学院”取代了各类师范学校,承担起培养中小学师资的责任。
日本从1949年起,实行了新的教师培养制度,结束了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历史,由国立大学(或系),开设教师培养课程,同时允许一般大学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师范教育体系在形式上独立性的下降,也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也因为师范教育在国外基本附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中,所以国外的师范毕业生大多并不受到就业的限制,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可以自主择业。
师资培养向高层次全方位演变一般来讲,师范教育分为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及高等师范学校,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前两种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高等师范教育逐渐成为主导,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教师水平的最低限度。美国在推广五年制教学文硕士课程的同时,各州也都已经把硕士学位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条件。目前,许多国家都一致认为,师范生必须接受完整的文理知识教育,增强发展潜能。美国的大学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进行基础课的学习,期间学生必须接触大量的人文社科基本知识,后两年才正式转入专业学习。而英国虽然大学3年都是专业学习,但是它在中学和大学之间特别设立了“第六学级”,为期两年,中学毕业生在该学级中学习基础课程,为进入大学做铺垫。国外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层面,使得未来的教师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严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国外非常通行的师资检测手段,在美国已经运行了100多年。教师的职务与能力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证书也按有效期的长短分成不同种类。由于美国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各州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因此由各州设立专门单位负责本州师资教育与师资检定,近几年来更有全国性的检定措施,以促进评定工作的统一水准。而德国在教师认证方面尤为严格。在德国,获取教师资格要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大学毕业以后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后获得实习教师资格,一年的实习教学完成后再接受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取得正式的教师认可,视为国家的公务员。日本的教师资格认证也很普及,许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也都纷纷参加教师资格的认证考试,作为一种能力的代表。
注重实习强化人本教育国外的师范教育极为重视教学期间的实习工作,认为这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德国要求获得大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担任教师前,一般要先经过18个月明确的教师职业培训:一是教育理论,二是教学实习。在18个月的培训期间,2/3的时间全是实习。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教育改革中特别开展了一项计划,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它作为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产物,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同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教改紧密联系起来,使师资的培养和中小学教育生成一种“共生关系”,格外突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比重。
此外,在教学风格上国外也更趋向于民主,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权威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垄断,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工作作风,还需要尊重家长,学会在教学中和家长沟通。德国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还特意为此强化了师范学生的个性教育认识,首先教师必须切实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个性。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带上自己的个性的,因此,教师应该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良个性,并善于克服它;反之,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良好个性,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