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老师教育改革 九十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可以说是轰轰烈烈,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纷纷提出改革建议和方案,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新的教育法规。因为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这些教育改革方案中,教师教育改革仍然是改革的中心和焦点。许多从事教育研究的官方机构和专业协会,对教师教育改革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例如:全美教育革新网络(National Network for Educational Renewal简称NNER),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美教育、学校和教学重建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structuring Education,Schools,and Teaching简称NCREST),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NCATE)等。其中,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在这一时期对教师教育改革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霍姆斯小组(1996年后改称为"霍姆斯伙伴关系"Holmes Partnership)是成立于1986年的一个非盈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它以19世纪哈伟大学一位从事师范教育研究的著名学者霍姆斯的名字为名,表明了它把教师教育改革作为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和职责所在。1986年,姆斯小组出版了他们的第一份报告《明天的教师》(Tomorrow s Teachers),分析了美国教师和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对改革前景的展望。此后,霍姆斯小组又出版了《明天的学校》(1990)和《明天的教育学院》(1996)两份报告。在此期间,霍姆斯小组提出了在中小学和大学,特别是大学的教育学院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培养新教师,培训在职教师,并共同改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伟大设想,与大学合作,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的中小学被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这一观点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关各个学校和大学的支持,专业发展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州建立起来。根据"羡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2000年1月的统计表明,全关已建立了1000多所专业发展学校,它已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霍姆斯小组也于1990年出版的报告《明天的学校》中,着重阐明了建立专业发展学校以及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六项基本原则,以引导其发展。由于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这六项原则也反映了美国在世纪之交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六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教师实现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这里所讲的理解首先是指对知识、对文化的理解。学校教育应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历史,并创造性地建构新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知各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告知学生,而不是教给他们孤立的知识点。除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教学的目的还在于创造新的知识,在先人的基础上开创未来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同时,教师必须明白,理解的教学不可在沉闷的课堂中实现,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行为,任何学科的知识,是通过有目的的、积极地去获取的。消极接受的知识是无意义的。教师必须能够创造出积极学习的环境,通过对话、讨论、实验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的第二个含义是对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知识的建构者,情境使人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和环境的理解。概括起来说,理解有以下几个要素:1.学习的主要动权是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学不是将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大脑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知识的获得还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上的提高。2.学科的"基本要素"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仅仅通过堆砌"基本知识点"并不能达到思维的高水平。3.每个学生能够因为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在课堂中得到重视,学生能够体会到参与课堂讨论的重要性,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4.学校教育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意识,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作好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为了理解的教学对教师教育的要求便是,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新教师的培养中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传授,这要求大学教育严格标准,并且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也要是高要求。 原则二,为了使这种理解的教学能够顺利,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的社区或团体也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责任。学校是学习的社区或团体,意味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而且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学习的团体"这一概念中,"学习"和"团体"两个词是同等重要的。没有思想的团体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一旦失去了团体的力量,个人的才智也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所以,学习的团体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团体,只有心灵和大脑的结合才会实现教育的真正人性化。学习的团体还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它能容纳拥有不同文化前景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要发展为一个学习的团体,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其次,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文化多样性,并且能够激发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原则三,为每个儿童(不论其种族、肤色、性别、家庭出身)提供平等的教育。这也是羡国教育民主化运动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消除至今仍在美国社会和学校中存在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现象。学校是每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对形成各民族和平相处、互相学习的社会风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传统的教育是培养、造就精英的教育,受益者经过良好的教育,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他们代表着少数人的利益,并创造着利于他们这些少数人生存的知识体系。时至今日,这种双轨制教育的痕迹仍然可以看到,二十世纪的教育应该完全摈弃双轨制,实现完全的民主化,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全民的教育。教师对于在教学中实现民主化更是责无旁贷,特别是在羡国这样一个多文化共存的国家,学校应扮演好文化桥梁的作用,对每种文化都不能忽视,一方面,要使自己的学生能够融入主流社会,另一方面,又要使他们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任何走向两极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 为此,在对预备教师的培养中,应注意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课程中和在实习中在都应加大对种族、伦理、社会阶级等问题的讨论。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进入并理解另一种文化,学会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问题。他们还必须建立起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同时原则三还指出,学校应该多关心家庭贫困的学生,教师有责任与家长、社区和政府一起,为这些孩子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让他们顺利的究成学业,获得成功。 原则四,学校中的所有人(成年人和儿童)都是学习者,学习的团体是一个人人参与学习、人人都获得提高的团队。这些人不仅包括中小学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也包括大学实习教师、大学的指导教师,甚至包括学生家长和社区教育工作者。新的教师教育观点认为:培养新教师和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是大学和中小学的共同责任。大学或大学的教育学院是教师理论学习的场所,中小学是教师实践的基地,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所以,大学和中小学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培养更多合格的教师创造条件。为了做到这一点,大学里进行教师教育的教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远离中小学实际的状态,把研究和教学的基点放在实实在在的学校教育中来。而学校中的教师和管理者也应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原则五,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进行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或反思型教师。传统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而反思型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专家认为,教师地位的提高和教学专业化的实现最终都要依靠教学为他们本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比如,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将成为教学专业的知识宝库,教师与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保持学术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关系,从而成为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实践者,成为建构本专业知识的人员,这些都会直接提升教师的地位,促进教学的专业化。 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提倡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究,但在合作方式和研究的内容上都与以往的合作研究不同。过去,大学研究者总是把学校仅仅当作是一个实验地点。相反的,在专业发展学校中,研究主题是学校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学校中的教学实际紧密相关,是从教学中来,又服务于教学的。这样的研究与以往的由大学研究者为了学术竞争的需要而开展的研究有很大区别,它改变了几十年来学校改革由校外专家提出意见、制订方案,而学校教师只是政策执行者的状况。在这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管理者、教授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自己就是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在实践中检验方法的研究者。 原则六,教师教育改革始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放在教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实现。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教师教育形式,应该予以充分的研究和推广。霍姆斯小组提倡专业发展学校形成自己独立的组织结构。这就要求大学和中小学双方在职位分配、时间安排上都作出相应的调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专业发展学校项目必须建立起独自的行政管理系统,有主管、协调员和其它工作人员,2.专业发展学校项目必然产生新的教师职位;3.学校中教师的职位具有灵活性,根据需要,文理科教师、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岗位的调整,做到各尽其能;4.专业发展学校必须与其周围环境建立起巩固的联系;5.专业发展学校还强调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重要性。 专业发展学校除了要求中小学和大学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文化,不仅规则、职位、关系要发生改变,价值观、信仰和知识体系也要进行改变。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合作,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大学和中小学之间长期形成的陌生感甚至是敌对态度对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是一道阻碍。为了达到有效合作,双方必须首先尊重对方,发现对方的优点。传统的合作也许很少需要参与方的机构改革,国为其权力关系和职位相对变化很小。相比之下,专业发展学校需要职位、关系、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师教育思想、以及权力分配等方面的大变革,这需要参与各方组织内部进行根本的变化。 专业发展学校倡议者甚至认为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取代以往的教师培训。以往的教师培训每年一次,历时4到5天,由校外专家顾问负责培训。事实证明,这种短期的由校外人士主持的培训很难考虑到学校中的实际情况,也很少有什么效果。专业发展学校提供了一个实践和研究并在的场所,而且是长期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成功不能仅局限于儿所学校,而应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所以,专业发展学校的倡导者呼吁各地的专业发展学校加强联合,一方面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把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合作的精神带到新的学校;另一方面,专业发展学校在其发展中也应积极宣传,进行各专业发展学校之间的联合研究,力图在全国造成影响,最终成长为全国学校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