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1月13日电(记者高友清张军)
今年8月,武汉市新洲区一批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民办教师失去了“民转公”的希望。绝望之中,他们将新洲区违规违法“买卖教师岗位”的内幕抖了出来:
1996年和1997年两年,新洲区打着招聘教师的幌子,公开买卖公办教师岗位539个,获利1200多万元。时至今日,这批“买岗教师”仍未拿到教师资格证,却每天登台讲课,其低下的素质如何承担得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招聘是假,创收是真
按照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安排,新洲县(去年撤县改区)
要在1997年接受“普九”达标验收,为此要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新洲区教委主任朱怀清介绍,当时县教委制订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实施方案》,对招聘对象和条件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出题统一考试,1996年和1997年分别有439人和100人被招聘为国家公办教师。对招聘录用对象,按农业户口每人2.8万元,非农业户口每人2.5万元,由财政局一次性收取城市增容费,用于招聘对象的培训、工资发放和补充“普九”经费的不足。
记者拿着民办教师的举报材料,按图索骥进行调查。
招聘教师收取数万元增容费有无政策依据?记者表示要在武汉找有关专家咨询时,区教委主任朱怀清立即反对:
“你不要找专家了。”
新洲城区一位四五年前从农村招聘进城的机关干部说,他当年报名参加干部招聘考试和被招聘录取进城时都没有交城市增容费,他认为招聘教师与招聘国家干部一样,也不应交增容费。
记者从有关人事部门了解到,我国一些特大型城市为控制人口的过快膨胀,曾向迁入者征收一定的城市增容费。
而地处武汉市郊的新洲城区并非大城市。上世纪90年代新洲从村干部、乡镇集体企业负责人中招聘过国家干部,凡被招聘上岗者都无需交纳增容费。
记者将了解到的情况告之朱怀清时,他不得不承认:
“收增容费是有点不对。”况且,县教委当时招聘教师时,声称主要是充实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后来,这些“招聘教师”绝大多数留在乡村小学任教,没有进城。
教师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没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是难以胜任这一职业的。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夏家法指出,正因为教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殊性,国家有关法规文件规定只有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教书,而新洲为收取数万元所谓的“增容费”,放松对招聘对象的素质要求,这种招聘教师之举实质就是买卖教师岗位,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没有依据,与“买官卖官”相类似。
新集镇一位姓张的“买岗教师”说:“我们招聘上岗的那批人至今没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按国家规定,都成了不合格教师,真担心随时被勒令下岗。”
环环有假,轻松过关
由于招聘对象要交城市增容费,要具备年龄30岁以下、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及以上学历等条件,招聘公告发出后,起初报名者寥寥无几。因要价较高,一般农户买不起;文化程度要求高,家庭富裕些的子弟大多没有取得大、中专文凭,不够条件;而真正的大、中专业生当时大都能够找到工作单位,也用不着花钱买份教师岗位。后来有钱有门路的人弄到或花钱买到了大、中专文凭,且在最初“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轻易地通过审核,获得准考证。买假文凭报考的“先行者”“闯关”成功后,其他人纷纷效仿,报考者日渐增多。据了解,新集、辛冲、阳逻、李集等经济较发达和建筑包工头较多的乡镇“买岗”者较多,而徐古、旧街等经济落后乡镇少有人问津。
新洲长期在农村任教的百余名民办教师,对“买岗教师”的情况“知根知底”,他们掌握的81名“买岗教师”中就有四五成是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
有人反映,“买岗教师”李翔上岗前正在读初三,先在洪寨小学上岗,后转到宝龙小学任教。据此线索,记者找到洪寨小学,其校长程幼福说,李翔招聘录取后,被县教委分到洪寨小学教书。李翔年届40岁的母亲常年在家务农,出于“责任心”,在儿子参加区教委统一组织的3个月教学培训期间,顶替儿子代教小学二年级数学课。记者在宝龙小学见到李翔,他在这所小学教高年级课程。他拿出一张1996年6月30日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证上的人头像就是站在记者面前的李翔,可姓名却是“黄敏”。“怎么不是你的姓名?”面对记者的不解,李翔解释说,1996年报考应聘教师时,父亲出差在外,母亲黄秋梅为他改了姓名,并重新办了一张身份证。他还声称自己是新洲卫校毕业。记者问他:“学了哪些专业课?”“儿科、健康教育和解剖学。”“还有呢?”“记不得了。
”新洲卫校学生科科长仔细查阅学生花名册后确认,近些年学校没有叫李翔的毕业生,倒有一位1994年毕业的学生叫黄敏,但当时已经安排好了工作。
为获得准考证,报考者不仅买假文凭,改姓名,还有改年龄的。曹井小学“买岗教师”程顺才称自己是新洲经校函授中专毕业生。记者问他“经校”的全称是什么,他始终没能答上来。这位教师当初报考应聘所持的中专文凭可疑,其报考时自报的年龄也难以让人相信。曹井村村民说他是1961年出生的,买岗时已过35岁,是他们的村长,不符合报考的年龄要求。而记者在区财政局制作的教师工资表上看到他的出生年月是1963年7月。采访过程中,程顺才又告诉记者他生于1968年,1979年高中毕业,今年33岁。按他的介绍推算,他2岁就开始上学,11岁高中毕业。
招聘方案还规定,报名参加应聘者必须是新洲本县人。
然而,只要有钱,外地人也能顺利通过审核。实际上,“买岗教师”中就有黄冈市和武汉市黄陂区等地的社会青年,他们先花3000元买下新洲县农村户口,再花3000元买个新洲城镇户口,然后与新洲城镇青年一样花2.5万元买个教师岗位。
获利一时,贻害无穷
靠金钱铺路踏上讲台的“买岗教师”大都文化基础差,教学水平低。新洲城区一位骑三轮车的师傅反映,有位“买岗教师”讲授小学语文课本中《乌鸦喝水》时,连“喝”与“渴”两个字都分不清,发音时张冠李戴。曹井村一村民给“买岗教师”张锦秀出了一道数学题:“三分之二加二分之三等于多少”,张老师回答“等于五分之五”。记者在曹井小学出了类似的一道数学题,这位张老师“顾左右而言他”,最终没能做出来,真不知当初在招聘考试中她是如何过关的。
学生们称“买岗教师”为“水货老师”。汪山小学学生编了一首童谣讽刺道:“我们学校真不错,水货老师七八个,论说教书教不倒,抹牌赌博第一个”。“买岗教师”影响到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有位家长嫌在向东小学任教的“买岗教师”水平太低,舍近求远,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骆畈小学上学。
“买岗教师”占住了岗位,而正规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无法进校教书,降低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如此,一批低素质的买岗教师“滥竽充数”,与高素质的正规师范生拿同样的工资,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向阳小学一位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说,自己比“买岗教师”的工资还低些,“有想法,但没办法”。
另外,1996年和1997年,新洲还从初中毕业生中分别招了288人和160人进入小教师资班,这些学生收费与招聘教师要交的增容费完全一样,即农村户交2.8万元,非农户口交2.5万元,不同的是他们要在师资班学习3年才能上岗。如今,这批学员已经毕业,但他们只能享受每月280元的工资待遇,与民办教师差不多,拿到专科文凭后才能转为公办教师,并享受相应待遇。
这样,造假“买岗”者得了好处,诚实者反而吃了大亏。
罗坪河小学校园内,有个摆满了饼干等零食的小卖部与教室一墙之隔,一到课间休息,小卖部就向学生兜售商品。新洲区政府一位机关干部说,这不是个别现象,由于“买岗教师”大多素质低下,多次培训也难适应教学工作,只得转岗。学校闲人多了,便在校园内、校门口开副食店、餐馆,千方百计刺激学生消费,甚至关起校门“强买强卖”,逼着学生买质次价高的东西。这种现象让做家长的忧心忡忡。
“招聘教师”收取的1200多万元“增容费”的最终下落,社会上议论颇多。一些民办教师认为,这些钱是财政局和教委两家分了;有的还认为,这次所谓的“招聘教师”旨在解决富家子弟和干部子弟的就业问题。
“买岗教师”使新洲区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哪怕素质极低的教师,因为他曾花钱买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便很难辞退他,财政就要为他发工资甚至养老。正因如此,当初新洲县委主要领导决策时,遭到县财政局的反对。目前,全区由财政供给的教师有11776名,教师工资总额达8945万元,占全区工资支出总额的59.8%,占全区可用财力的63%。
记者的调查对新洲区委有所触动。区委已责令区教委对“招聘教师”进行全面清理。区纪委还将对所涉及的假文凭立案查处,对10多个至今未取得合格学历、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的作转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