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美学应当成为教师必修课
2004-02-02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沪

字体大小: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着德育、智育和体育都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综观目前的中学教育,美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很不平衡。究其原因,既有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也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不可否认的是,不少教师还不太清楚“美”是什么,对美育要达到什么教育目的,以及如何进行美育等一知半解,这也是美育开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多数教师都是经过教师教育(或师范教育)的,在学习教育理论时,都会学到美育,但只是学习一个不长的章节,对“美”和“美育”究竟是怎么回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上,也比其他“三育”要少得多。如德育方面,教师进行过系统的政治、法律、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学习;智育方面,有大量的专业课和教材教法课的学习;在体育方面,一般也都有较多的体育课至少是锻炼身体的经历。唯有美育,虽然人人都接受过音乐、美术的教育,但是美育绝不能理解为只是艺术教育。如果说,在德智体等方面,教育者的知识与能力有一桶水的话;在美育方面,不少人的美学、美育知识,就只有一杯水,其原因是在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能学习更多的美学方面的课程。

  美育不仅是艺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全体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领导分内的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渗透美育思想,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体现美的追求与创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要搞好美育,仅仅学习一点美育理论,听几次美学讲座是不够的,应当比较系统地学习美学思想,弄清美的本质,丰富美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以至参与创造美的实践。学校工作时时处处都可以与“美”联系。通过美学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陶冶教育者自身的情操,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美育绝不能只停留在艺术教育上,其更多的内涵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发掘。

  美育和人的“感性”有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它在各类教育中更易于被受教育者所接受,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美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格教育。因此,美育既可以作为教育的启蒙,也可以成为教育的升华,“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可以是一个自始至终的闪光点。人们常说,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那么,美育者也应当先接受美育。要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搞艺术、文学、哲学专业的要学好美学,所有人都应当系统地学习,并不断提高美学修养。美学应当成为教师的必修课。

  对美育的重视当然不仅仅是加强理论学习的问题,全社会都应当认识美育的重要性,都要为开展美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当今升学对教育影响很大的情况下,如果在高考、录取等人才评价方面,能够适当增加审美素质的考察,一定会对中学开展美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并逐步扭转美育发展不力的局面。总之,只有在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美学、美育理论素养的同时,对美育从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才能够使美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才能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成都一女老师穿露脐装讲课 学生要集体转班
· 江苏万名教师无缘“上岗证”
· 保证教师的合法劳动收入
· 湖北大学引进106名博士教师
· “江民特教园丁奖”嘉奖特教教师
· 管理:让人心变暖
· 上海一小学出台新校规女老师上课化淡妆
·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系列报道之四
· 21世纪教师该具有什么专业素质
· 教案所有权姓公还是姓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