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专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提示阅读】
现存矛盾:教师城乡分布不均衡;学历水平、职务结构城乡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均衡;城市与农村教师、强校与弱校教师收入水平差别明显。
主要措施: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加强教师教育体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培养;实施大规模的教师全员培训,大幅度提升教师素质;健全教师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
新年伊始,教育部发布的今年关于基础教育工作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师是根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意见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日前,记者专访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推荐阅读:基教一司司长: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重中之重 推荐阅读:教育部: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师资水平不均衡仍是突出矛盾
记者:从全面普及到全面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众所周知。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如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管培俊: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具有本专科学历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从学历水平和职务结构看,城乡教师的差距也正在缩小。教师总量有所增加,生师比在下降,说明师资配置状况总体上在得到改善。
但是,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不适应、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是十分突出的矛盾。不均衡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一是教师城乡分布不均衡。由于我国经济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加之一些地方长期有编不补等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城市超编和农村紧缺并存,农村教师补充困难重重,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二是学历水平、职务结构城乡不均衡。2008年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比例,农村比城市低20个百分点;本科学历的中学教师,农村比城市低28.8个百分点。三是学科结构不均衡。部分学科教师严重紧缺。不少农村学校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因教师不足难以开足开齐。四是城市与农村教师、强校与弱校教师收入水平差别明显。一些地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逆向流动没有根本扭转。
记者:您认为提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管培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二是教师用人机制,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目前教师地位和待遇有了较大改观,但是总体上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特别是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医疗、住房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教师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还不适应,治事用人脱节,进人把关不够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亟待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教师队伍从整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农村师资力量尤为薄弱,直接制约和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同时,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高素质教师的期盼,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亟待制度创新;一些地方淡化弱化教师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师范生生源质量亟待改善,鼓励优秀学生读师范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高师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教学亟待改革;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机会不够,教师培训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革创新,突破难点,努力开创教师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政策我来评: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