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网络教师年薪200万 常态还是炒作
2016-04-1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字体大小:

  23小时的高考物理串讲课,如今在“跟谁学”平台上售价1200元。物理老师刘杰可以在后台清晰地看到学生的选课情况,“300个人选课,目前选课费是36万元。”刘杰满意地点了点头。“我现在的收入,不是比以前多一点,是多得特别多。”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传说中的一个月收入20万元,“没有瞎吹牛。”

  刘杰粗略算了一下,自己现在一年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教学挣的钱,大概有280万元左右。而他,只是一名并不算太正规的“教师”而已。

  3月31日,在“跟谁学”新产品发布会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见识了“新东方式”发布会。从新东方执行总裁位置上辞职创业的“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能把一个容纳上千人的发布会现场搞得“群情振奋”,几乎每个与会者都在认真听他“煽乎”。

  台下的人,有线下培训机构的老板,也有自己录视频的教师,之所以认真听讲,是因为事关自身利益。他们每个人,都能从“跟谁学”这个平台上获利。

  一名平台上的注册教师告诉记者,“年薪几十万元的算正常,100来万元的也有,超过200万元的可能不太多。”

  没有真才实学,成不了“名师”,挣不着钱

  刘杰今年刚刚29岁,如果在过去,哪怕是在一所省级重点学校教学,他也拿不到如此之高的薪水,并且成不了“名师”。

  但在“跟谁学”平台上,他,就是“名师”。

  这个曾经以山东济南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小伙子,如今以一种连老师都看不懂的方式工作、生活着。他把自己的爱好当成了职业,并且挣了很多钱。

  他研究了有关人的注意力时长的著作,分析总结出每个人关注一部视频的最有效时间就是从观看视频开始的15~20分钟。因此,他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时间,设置在20分钟。在网络平台上,一节课上多长时间,上什么内容,可以自己定。

  刘杰在北京的家,有一间房间被装修成了“录影棚”。每周,他大概要花两三天的时间备课、上课、录制视频、剪接视频、上传视频,剩下的两三天时间,他要经营自己开办的线下培训机构,走上讲台继续按照老套路讲课。你可能认为,线上平台上课没什么了不起,一来教师资质没有保障,二来课程质量也没有保障,网上教学的专业程度和针对性也与专业的高中教师存在差距。

  但实际情况是,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评价”手段更多、更亲民。比如在线下,一名教师水准高不高,职称水平高不高,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一整套严格的规定来把控,这些评价标准除教学外,还有论文、学历等;而在线上,是不是“名师”,由学生说了算,学生觉得你教得好就给好评、付费,觉得你教得不好,就差评,一切以教学效果为准绳。

  刘杰告诉记者,网上教学备课“很难”。以往一道难题把它讲透,可以讲两个小时,成体系地全面开讲。但如今到了网上,120分钟要被拆成6节课来讲,还要负责归类分别解答网友的提问。

  “用什么形式讲?怎么讲?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何让学生感兴趣?”这些,都需要老师全盘考虑。老师们甚至要考虑,试听的那部分课程,如何让学生有付费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刘杰还要讲高考物理全国卷的内容。他每年都要熟练掌握全国各地高考物理的最新教改趋势,并实时更改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全国各地的考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高考物理课程。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他还为一些基础扎实、只有部分难点不会的学生定制一些课程。比如一小时二三十元那种课,课上会重点讲解几个难点,这样学生只要听取自己不会的那部分就行,不必购买全套课程。

  40万老师,5万家机构入驻网上平台,到底能挣多少钱

  “跟我学”创始人陈向东透露的最新数据是,截至2015年年底,这个仅仅开设了一年多的网络教育平台,已经吸引了40万名教师和5万家教育机构入驻。

  是什么推动了“名师”们的加入?“投入同样多甚至更少的时间,更高效率地挣钱”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刘杰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期间做过新东方高考物理的兼职教师,周末上课,每月薪水1万元左右;毕业后,他留在新东方任教,还是教高考物理,月薪从刚入职时的两三万元涨到后来的四五万元;2014年他辞职自办培训班,同样的付出,年收入达到了七八十万元。

  “培训行业,公司最多将老师课程收入的30%作为薪水;如果自己开培训班,就能得到70%左右的纯收入,其他30%是税和水电、房租开销。”刘杰说,他入驻网上教育平台后发现,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得到100%的教课收入,还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同样的一节课,不需要反复多次地讲,只需要认真备课,巧妙地把课程录制下来,传到网上,之后等着它在芸芸众生中“发光发亮”,“口碑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很多学生买你的课。”

  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也极为划算。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中理科学科的一对一补课费已经高达每节1000元~1800元,而在网上平台购买一套高考理科课程的费用才相当于一节线下补课的费用。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解脱。刘杰告诉记者,他现在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健身、跑步、旅游、追剧,都可以安排出时间来。”

  陈向东前不久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位老师与他对话的截图,“这位老师发微信告诉我说2016年的目标是要赚够100万元。”

  据陈向东介绍,“跟谁学”平台过去一年拿到了200万个订单,通过该平台挣到几百万元的老师不在少数。但对于该平台每天每人消费多少金额,“跟谁学”平台方面表示不便透露。

  不做假数据、不给补贴,暂时不挣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登录“跟谁学”平台发现,像刘杰这样一个系列课程能卖到数百、上千元的教师实际上只是少数。

  点击课程分类中的“小学”栏目,搜索引擎跳出来的排在前几位老师的在线课程数量都只有一两节,收费在1元到500多元不等。但能把100人或者300人课程卖完的老师几乎没有。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在教师素质鱼龙混杂的在线教育平台上选课,实际上比较费时。要能挑选到像刘杰一样讲课认真又风趣的老师,更非易事。

  刘杰所在的高中物理板块,是目前价格最高的板块之一。此外高中数学也收费颇高。比如搜索排名第一的“高考数学杨老师”,他30个小时的录播课程售价6000元,但目前仅有15人报名购买这套课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如果不是全职制作网络课程,很难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卖出好价钱。比如那些拥有20年到30年教龄的教师,他们的课在网络平台上反而不如像刘杰一样的年轻教师好卖。

  陈向东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也承认,“跟谁学”平台老师众多,如何筛选“好老师”是一个大问题。他介绍,目前“跟谁学”有3个方法来界定“好老师”:第一是通过老师资料、资历的严格认证;第二是通过老师的互动、评价、文章发布、答疑、参加公益情况等来认证好老师;第三是通过线下团队走访,去界定好老师。“我们可以为40万老师做出一个基本的画像。”陈向东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尽管有着相对严格的界定教师的标准,但实际上,无论是“跟谁学”平台还是其他互联网教育平台都存在一个教师素质鱼龙混杂的情况。有的教师线上课程点课率为0,还有的教师只是在网上挂个名号、做个广告而已。

  陈向东在2015年“跟谁学”年会上就曾指出过这样的问题,“2014年10月,我们通过后台观察到,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员工发展的4个老师,居然都是他的朋友。通过好朋友的变相注册,生效成为我们平台上的一个老师。客服打电话去追访。结果他的一个朋友说,就是试一试,并没想真教课。”陈向东说,这个造了4个假数据的“优秀员工”最终被淘汰,还有一家代理商也因为数据作假被淘汰,“如果我们做不好数据,也就没有了今天彼此的相聚。”

  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的教育投资40%以上是投在中国,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教育投资30%也是投在中国。这个数据两年前只有5%~6%。换句话说,新一轮O2O移动教育创业,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创业者的新契机。

  问题是,谁能在这一轮移动教育创业潮中分得一杯羹?

  陈向东的答案是,不通过补贴抢占市场,不允许做假数据,平台目前也暂时不收费,“在2015年我们没有去真正的变现,但是请记住,不赚钱和亏钱是两件事。亏钱可能是暂时亏,如果想赚钱,可能分分秒秒就能赚钱;而不赚钱是你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你怎么想办法都可能赚不到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网络教师渐成家教新宠 市场需求平稳增加
· 网络教师成网络时代新兴职业
· 书法课有了网络教师 天津小学生可在线学习
· 湖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 走班制将成常态
· 北京大学李晓明:以慕课为基础的教学将是未来常态
· 中学回应"女婿获诺奖":条幅在校内展示不为炒作
· 教材里的“假课文”到底假不假?专家:不要炒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