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邢永富教授近日指出,现在的中学教育,不是教师的作用不够,而是教师的作用超过了应有的边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勘定教师作用的边界,为学生留下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据了解,在目前的许多中学,上初一、初二的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二时的现象相当普遍。中学生早晨6:30前后离家,晚上7:00左右到家,每天在学校和路上的时间长达12小时,晚上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事实上,除了睡觉,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基本上被老师控制了。
对此,家长褒贬不一,即使很有意见的家长也表示无可奈何。
针对这种中学教育现状,邢永富教授认为,教育要深入学生的心灵,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无限的。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存在的教师作用“半径”过长,侵占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时空的问题,是导致我国学生缺乏想像力、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散漫、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扎实,是幼儿园式的管理与教育,如果把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结合,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教育。邢教授说,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正是美国寓教于乐的基础教育,才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为高等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用大量时间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机械重复和大量考试,使学生从小感到身心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的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发展为厌学。试想,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将来怎么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保留学生对知识、对未来世界的兴趣和想像力,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我国学生自由和自主学习时间太少了。
为此,邢教授提出,素质教育应该合理勘定教师作用的物理边界、心理边界和文化边界。现在,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压缩学生在校的时间,这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整天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不可能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俗话“经风雨见世面”,也说明一个人的物理时间和活动空间与他的想像力创造力有着内在联系。
邢教授说,教育的物理时间空间固然重要,教育的心理时间和空间也同样重要。不是教师不能给学生施加任何心理压力,提出任何教育要求,关键是教师的要求及施加的心理压力,必须是学生需要的、能够理解的,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师作用的心理边界应该划定在学生自我教育与教师教育两种力量的交汇处。只要教师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自觉、自动、自主、自由,也就是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老师的教育作用就恰到好处,否则就是不合理和不适宜的。
在应试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片面的强制性训练和模塑,更是失去了教育应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邢教授提出,必须合理界定教师作用的文化边界,使教师的影响,更富有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让学生获得基础的、内在的、全面的、个性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具备高素质和高品味的教师不是用知识育人,而是用思想育人,知识只是手段和工具,是育人的载体。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激发学生的思想、智慧、情感,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自主追求生活、文化、精神、价值、意义等,由此奠定他们终生学习、发展和生活的基础。教师作用的文化意义,在于既教育学生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又能让他们自由而幸福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