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建功立业——关注大学生就业
安徽政策鼓励医科毕业生扎根乡镇
全省4年共招募1400多名大学生到卫生院工作,在待遇、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
编者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各部门出台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来到基层工作,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事实证明,基层的舞台非常广阔,基层工作大有可为,与勤劳的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扎根基层 建功立业”专栏,介绍各地政策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经验,以及长期扎根基层并作出突出成绩的毕业生的事迹,敬请读者关注。
新港乡是安徽省繁昌县一个偏远的乡镇,但在乡卫生院工作的汪羞羽却感到很快乐。2004年,她从蚌埠医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里,成了乡卫生院10年来学历最高的医生,一干就是4年多。“一个星期接待30多个病人,这样的门诊量和城市大医院相比算不上什么,但在农村就算很多了。”汪羞羽说,“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群众都很信任我,他们看病不用跑30多公里到县城去了。”小汪的快乐和群众看病的方便,得益于安徽省2004年推出的一项大学生就业创新举措。
2004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为乡镇卫生院招募人才工作,以省为单位大规模招募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该项目实施4年来,共招募1433名毕业生,迄今为止只有33人离岗,最终选择留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比例高达98%。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满足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需求,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也为医药卫生类毕业生打通了服务基层的渠道,受到乡镇卫生院和毕业生的欢迎。
据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介绍,招募工作开展4年来,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出现“四增加”的情况,即毕业生报名下乡人数增加、下乡毕业生总数增加、下乡毕业生中本科生增加、接纳毕业生的乡镇卫生院增加。2004年共有192名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07年这一数字上升至538人。2003年,全省乡镇卫生院中,本科生比例只有0.8%,而截至2006年年底,这项比例已上升至21%。与此同时,全省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省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及常见病诊疗的功能,床位使用率也从4年前的38%提高到76%。
招募工作的顺利实施,政策保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04年,安徽省决定,省级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招募人才专项补助经费。从2006年起增加到400万元,对招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药卫生类毕业生,按本科生每人2万元、专科生每人1万元给予一次性工作和生活补助。政策规定,招募的毕业生工资由县财政供给,也可由用人单位解决,并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其定级工资高于同类人员一档,同时享受浮动岗位津贴。项目实施4年来,安徽省已投入专项经费2000多万元。
安徽省还规定,将城市和农村医生分开评定职称,招募人员的职称评定按农村卫生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办法进行,避免了以前城市和农村医生在一起评定职称时,农村乡镇医生根本无法和城市大医院医生竞争,在职称晋升上吃亏很大的情况。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30年(女性25年)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休后,还可以享受到按原工资100%领取退休金,并随当地财政收入增加而逐步提高标准的待遇。
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燕贵忠说,除招募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外,安徽省有关部门还积极实施了多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从2006年起,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每年输送4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每年选调25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农村乡镇基层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受到大学毕业生、基层用人单位和高校的三方欢迎。
事实证明,保障体系前进一小步,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就会前进一大步。根据安徽省的统计,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95407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