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三:独自玩,不能和小朋友相处
表现:发现争抢时或处于弱势时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以武力解决争端。
原因: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没有跟上。
解决方法:持续的高质量的亲子沟通,提前演练宝宝的群体生活。这一个月,家长必须保证全天候的高质量亲子沟通,参与宝宝的日常生活,并引导他说出自己的物质需求及心理需求,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学会去靠近、接纳新的小伙伴;同时也引导宝宝学会解决争端的原则:表达自己——保护自己——求助老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能让宝宝适应幼儿园就停止亲子沟通了。孩子去了幼儿园,在家共处的时间少多了,更要保证亲子沟通的质量,听听孩子每天的开心事。
问题四:刚去没几天就生病
原因:早期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的免疫系统迟钝失调。幼儿园里,20几个孩子只有两三个老师,跟家里照顾的效果是没办法比的,但锻炼的机会也更多。家长必须明白,孩子每生病一次,他自身的免疫力也在提高一次,越是细心呵护的孩子也越容易生病。曾经有个孩子,从小就是老人家带,3岁上幼儿园了。20OC左右的天气,老人家给孩子穿了两件厚厚的毛衣、一件夹棉背心、一件厚外套、三条裤子,而且千叮万嘱老师不能给孩子脱衣服。到了中午,孩子满身都是汗,热哭了,老师只好给孩子脱去一件毛衣,老人家知道以后很生气,怪老师不应该给孩子脱衣服。
解决方法:合适充分的运动帮助身体的消化吸收,通过运动感官刺激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加孩子的体质。让家长在1个月内改变观念与做法,难度很大,但是越早开始越好。
问题五:自理能力差
表现:不会自己吃饭,要老师帮忙穿衣系扣;不会自己如厕,更不要说参与集体劳动,如摆椅子、擦桌子。
原因:身体意识与四肢动作不协调,这也是因为“叛逆期”的中线障碍导致的,如果宝宝还处于没有跨越中线的身体双侧化阶段,无法做到左右协调,上下协调,入园就会有一定障碍。
解决方法:这个月家长所能做的只有“无为”,给孩子更多机会去做自己的事。即使宝宝“被”入园了,他欠缺的能力,还要遵循孩子从低到高的自然发展规律,不跳过趴-爬-走-跳任何一个阶段,持续加强训练,尽快赶上。在一个班集体里,动手能力强,自我服务好,能很快反应并独立完成老师指令的孩子是最受欢迎的。(撰文:记者李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