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再次重申,在解决幼儿“有园上”的同时,应坚持科学保教,避免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新华网也在近日撰文指出,教育专家建议应多策并举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保护幼儿快乐童年。笔者认为,除政府以行政措施加强监管、改革各类招考中的评价制度外,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应该让广大家长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推荐专题>>2011教育举措盘点:解决入园难 普及学前教育 相关内容>>北京将研究学前教育免费政策 已初具相应基础 >>中国拟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一是必须注意: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不少教子心切的家长,怀孕起就胎教;出生后即希望尽早送出去学双语、习国学、练才艺。“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忧虑使家长更多地以内容的功利化程度和设施的先进程度作为评判机构优劣的标准。其实,最应该考量的是这一机构的办学理念是否科学。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站到起跑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得好:“不是每一个苹果都有早熟的理由”。因此,只有能真正做到科学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并正确把握每个儿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机构才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
二是必须注意: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以牺牲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婴幼儿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安全性依恋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增强体质等。有教育专家跟踪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这些天资超群,智力得到充分开发的孩子,成年后只有50%左右取得了相称的成就。那些没有获得较大成就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够,不能合群、不会与人合作。他们跨越了当年的发展阶段,现在依然需要回来补课。
三是必须注意:避免“小学化”也不能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我们强调游戏,强调避免“小学化”,不是要杜绝任何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是主张应该根据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要鼓励孩子的同伴交往,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其独立性。如果不以儿童心理成长规律为指导,强制性地、成人化地展开儿童游戏活动,哪怕具备了游戏的形式,也起不到适宜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能够以适宜儿童的游戏方式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不以牺牲儿童天性为代价,玩中学,学学知识又有何妨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新波)
推荐内容>>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有望成为法律条文 ……更多>>学前新闻 相关专栏>>学前教育:学前新闻 海外情况 学前研究:教学研究 综合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高教新闻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