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思想学术讲座 > 讲座回放
贾蕙萱:了解日本 更能认识中国
2007-08-29    环球时报

字体大小:

  对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近而远的国家”,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交往千年,彼此间却并不熟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的恩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只有深刻了解对方,才能深刻认识自己。”这句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当前中国人的日本观。了解日本,实际上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下面仅以四种文化现象为例:

  一是汉字。日本奈良时代(大约7-8世纪),日本完全使用中文汉字。之后,日本依汉字偏旁编纂日文假名,但仍使用部分汉字,而且创造了一些中国没有的汉字,如“峠”,意为山顶、“辻”意为十字路口、“丼”意为海碗、“凧”意为风筝,等等。这些新创的文字继承了汉字“象形文字”的特征,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另一方面,有些汉字在中国已不多见,而日本仍在广泛使用,如“曜”字,表示星期几,一周七天均有“曜”字。还有一些鱼类的称呼。因为日本是个岛国,食用鱼很多,中国不再使用的鱼类名称,日本却经常使用,如“鲔”指金枪鱼,这些字在一般中文字典中已难以找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用汉字创造了不少新词,如干部、哲学、主义、社会等,后传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众所周知,往昔朝鲜半岛、越南均使用过汉字,形成东亚汉字文化圈,但现今仅剩下日本一国。作为汉字母国,我们应该感谢日本挖掘并发展了这一语言文化。

  二是道文化。在日本有茶道、花道、香道、歌道、弓道、剑道等十来个,已构成极富特点的道文化。而这些道文化多与中国有一定渊源,并可见到长于我国之处。茶的原产地在中国云南。七八世纪,饮茶习俗与佛教一起,由遣隋、遣唐使从中国传入日本。到了15、16世纪,饮茶发展成日本的茶道。现在,日本的茶道流派多达三千余家,从业人口高达五百多万。茶道俨然已成为日本修身养性的综合性艺术,是日本文化的结晶。

  “茶道”一词最初起源于唐朝,以沏茶、品茶为手段,以期达到联络感情、陶冶性格,彻悟人生之目的。但现在中国精于茶道的并不多,无怪乎有学者曾说:“茶道始于中国,发展却在日本。”有意思的是,当前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茶道”正在兴起,不少茶室还邀请了较大茶道流派的茶人,经常进行表演。这也算是通过“了解日本,也认识了中国文化”的最好阐释吧。

  三是工艺文化。陶瓷、漆器、刀具、文房四宝等,含工艺色彩浓重的文化,多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可是,在不同程度,日本某些工艺已超越了中国。以陶瓷为例,中国是陶瓷的鼻祖,远古日本人只会制造土陶器。大约在七世纪末,制造陶瓷的技术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才知道往土陶器上涂抹瓷釉。如今,日本在全国43 个都、道、府、县中,有35个陶瓷生产企业,颜料多达350余种,已成了世界公认的陶瓷强国。尤其在新型陶瓷材料的产业方面,日本在世界上更是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因此,作为陶瓷始祖的中国,与比邻的陶瓷强国日本相互切磋,不失为一种自我提高的好方法。

  四是寿司。据中日多种典籍记载,汉字有“鮨”、“鲊”等词,指类似于当前寿司一样的米饭、鱼、盐等发酵食品。早在公元2世纪时,这种食品就已经是在长江一带享誉盛名之美食。唐代王维在《赠吴官》诗中,也曾写到过寿司。宋代为中国人食用寿司的鼎盛时期,进入明代骤然衰退,待到清朝中期则销声匿迹。中国寿司大约在公元1世纪传入日本,由于日本有得天独厚的海鲜和香甜可口的大米,寿司食品发展得非常迅速,现在已有200余种。近现代以来,寿司作为日本料理的代表,又传回始祖中国。这又证明了日本保存并发展了中国文化。而今天的中国人,如果想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去日本考察恐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保存并发展的中国文化,远不至上述的四种。如果去日本的博物馆、民俗馆参观,我们会经常发现中国失传之物,或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之上,在日本得到充分发展的东西。没有人否认,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母国。但现在的人们却常常忽视,当越来越多中国人感叹传统文化丧失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在日本找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这从整个人类文明史来看,无疑是一种幸运。而对我们而言,充分了解日本文化,显然也是一种认识中国自己的有效方式。不言而喻,日本了解中国,当然也有益于它认识自己。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划分
· 日本的院士制度介绍
· 日本2025年高考将新增“信息科目”
· 日本国家安全教育
· 日本专利报告分析第四次产业革命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 日本受关注论文排名降至第9:科研人才短缺
· 她说:没有这张证,根本进不了日本四大的门
· 日本公共领域先进ICT应用案例
· 日本为何与宽松教育“诀别”
· 日研究称被动吸烟引发肺癌的风险“确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