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杨福家:一流大学必备四要素 必须要有文化内涵
2008-08-20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杨福家在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文指出,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文化和精神的存在,一流大学必须要有文化内涵。

  文章称,一流大学必备四要素:有形资产:含大楼、图书、设备等;人力资源:含大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文化内涵:大爱、爱师爱生,是其中内容之一。办学体制:保证大学由教育家办学,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自主办学权。保证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文章指出,这四个条件是有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譬如,大学应是一个智力环境,只当这个环境充满大爱时,它才能吸收天才、留住天才;天才包括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会吸引优秀的学生,优秀学生也会吸引优秀的教师。在大学里造大楼,就应有大学文化;应有利于学科交流,有利于师生互动;大学应寻找天才,为优秀教师和学生造大楼!而不是为造标志性建筑,为创政绩而造大楼!

  文章指出,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严谨求实的文化。一位刚进哈佛的新生曾对哈佛大学校长说:“我一直在跟踪你的数据,你的数据有错误”。一个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 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耶鲁大学校训:light and truth (光明与真理)。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耶鲁大学的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

  第二,崇尚学术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正是崇尚学术自由文化的体现。耶鲁大学校长说:“只有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潜能”。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13日与文学艺术家谈心时,九次强调自由,并引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后盾,大学带给一座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上的提升。

  第四,崇尚道德、感恩社会。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他的校训就讲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此外,还有感恩(thanksgiving),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等。总之,人的生活中,感恩情怀是不可缺少的。感恩,人生的必修课。感恩,社会能更和谐。感恩,世界能更美好。

  第五,崇尚爱国主义。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童话作家安徒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乡, 这里就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在他做出杰出成就后,英国、美国都请他去,他说:“我就要在我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里建立一个世界认可的物理学研究所”。我国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文明古国,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是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杨福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杨福家:追求卓越,中外高校的办学实践
· 杨福家:中国的大学为什么难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 杨福家: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杨福家:素质培养远重于技能培养 大学根本在育人
· 杨福家:世界一流大学选拔三类学生
· 杨福家:横贯中西看高考
·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逝世 他曾说:年轻人要进步,必须要提问题
· 杨福家:科研考核体系僵化 令人疲于奔命应付
·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最重要的世博展品是国民素质
· 温总理三封亲笔信问计教育专家 共话教育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