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我国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这一政策将惠及世界最大受教育群体,它不仅是我国几千年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 我国的教育站到了新的起点。
---编者
免费义务教育问题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我们决不能只算眼前的实惠账,其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于此。
免费义务教育奠基社会现代化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国已经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乃至国家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说它重要,并不是说它直接给老百姓带来了多 少实惠。在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算眼前的实惠账,甚至也不能仅仅算经费账。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要远远超过于此。
义务教育制度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基础教育的普及。在欧洲,义务教育的理念可以追 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西班牙统治下的阿兹台克人在14至16世纪就在16岁以下男性青少年中实施义务教育。在美洲,美国马萨诸塞州1852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案。在亚洲,日本1907年 开始实行6年义务教育。如今,我们突破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全国城乡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这实在是弥足珍贵的。
作为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其主要意义还不在于给国民以实惠,而是 着眼于让国家对公民负起责任,让公民意识到自己要回报国家,着眼于长远的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纵观世界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几乎所有国家的崛起都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 普及。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其意义不仅限于经济学界关注的劳动力培养或所谓人力资源开发,它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马克斯·韦伯说,欧洲宗教改革建立的新教伦理从根本上催生了 资本主义精神,但是,如果没有新教普及过程推动下的教育普及,以及逐步实现的教育国家化,进而由国家通过法制来强制实施义务教育,那么自由女神的旗帜恐怕很难唤醒欧洲的民众参 与资产阶级革命。如今,中华民族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历史宏愿不能仅靠经济、军事、体育等实力的强大,还要靠文化实力的增强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只有普遍素质得到极大提高,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还是保障基本人权的需要。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将接受教育规定为一项基本人权,提出教育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当是免费的。将 教育视为一项基本人权,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不是一个让利行为,而是一种保障行动,它意在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能 够享受接受教育这一基本人权。
对当代中国来说,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小康社会,共同过上幸福生活,实现国富民强梦想。要知道,教育本 身就是幸福生活之一维,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是真正建立小康社会、享受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经济的发达和收入的增加,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我们每个人 是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而不只是和牛奶、面包、汽车、房子生活在一起的。生活得好不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同具备什么素质的人生活在一起。而我们自身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也决定了我们能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享受舒适高雅的生活。因此,国家用取自全体纳税人的公共税收来支持对部分人实施的免费教育,看似不公平,其实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在全国城 乡全面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是我们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
当然,还要看到,我们虽然已经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但在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全社会真正全面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连发达国 家也没有百分之百实现。
这项历史任务非常艰巨,不只因为学校还存在其他收费项目,甚至收费会高于免除的学费,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社会因素制约着我们,譬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地理环境的制约 、对女童的偏见、家长的教育观念,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不仅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而且还要从政策配套入手,引导全社会真正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动员全社会共同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以及一些后现代观念的兴起与传播,加上学校教育制度本身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义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正在面对新的挑战 。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对的这些复杂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新的历史任务。因此,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用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来 看问题,才有可能逐步走到世界前列。这本身也是我们民族振兴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