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乡村教育:“乡土味”渐渐淡了
2015-04-1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乡村文化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低俗、落后、愚昧,致使教育中的乡村文化缺失。乡村少年本土情怀的缺失,使得乡村少年不再是文化意义上的乡村少年,他们中有许多人变得看不起乡土,看不起劳动,但他们又无所适从。乡村教育该如何保留住乡土文化,不再让“乡愁”弥漫?

  “乡村教育如果跟着城市跑,永远也跑不赢”

  高楼、电脑、汽车、图书馆、工厂、娱乐场所、博物馆……教材里这些对于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于位于湘西保靖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却是遥远而又陌生的。

  保靖县岳阳中学语文教师杨素芬忍不住抱怨,初中语文教材虽然历经多次改革,但是编者主要集中在教育较发达的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致使教材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状。

  她说,目前大多数教材对农村生产、生活的情况反映不够,城市化倾向明显,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在这些地区的实施, 这不符合国家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

  实际上,不仅是课程体系呈现城市化倾向,整个教育价值取向也都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的取向。学者杨东平指出:“目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大纲和标准的制定,教材内容的编选,考试内容的设定,都是以城市学生为依据,长期忽视农村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学生的承受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几乎不给学生传授他们能够在农村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知识、技能和思想。”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当前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对工业、城市与现代生活的向往与羡慕,这种内容面对乡村小学及其学生时愈发显得突出。那些显现与渲染高楼大厦、立交桥、大街、公园、古迹与机场的画面及文字,足以形成城市生活的强烈诱惑。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实施后,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但是,记者了解到,由于受高考、中考制度的影响,地方课程实际上成为国家课程的一种翻版,是一种缩小了的国家课程。它与国家课程的区别仅仅在于课程设置主体与实施范围的变化,而没有反映和表达地方教育价值追求,没有关照地方社会生活。

  “尽管城市生活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确实具有许多乡村无法比拟的便利性,但也不能忽视城市之外广阔的乡村,不能忽视已存在于乡村文化中的大量丰富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铁芳说。

  农村课程资源为何难以进入课程体系?湖南师大教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刘丽群认为,农村作为被改造的对象,它所面对的是如何以城市为蓝本来改造自己并趋同于城市,当乡村文化被理所当然地视为低俗、落后、愚昧时,在此背景下,再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眼中或者熟视无睹或者被视为低劣;再优秀的教师,也缺乏足够的文化动力去开发这些资源。

  “乡村教育如果跟着城市跑,永远也跑不赢。”不少专家和乡村教师这样表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点亮未来 | 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案例征集
· 信息时代的乡村教育该是什么样的?
· 湖南:培养“陶行知式”乡村教育人
· 农村孩子上学难:村校荒芜 教师老化 儿童不爱读书
· 29个省份出台实施办法 乡村教育按下"快进键"
· “互联网+”或是反哺乡村教育的捷径
· 乡村教育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 党报谈乡村教育短板:优秀老师被城市挖走
· 农村青年用脚投票逃离乡村教育 男生不愿当教师
· 乡村教育的喜与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