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技术是什么
关于教育技术的不同看法 美国是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较快的国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和领域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而我国的学者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对教育技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新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媒体—工具论: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早期,认为教育技术是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和工具。代表媒体—工具论的典型定义如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AECT)1970年定义和Lumsdaine.A.A的1964年定义。
2.手段—方法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比较典型的定义如AECT1972年定义、尹俊华等的1996年定义和南国农的1997年定义。
3.理论—实践论:这种观点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教育技术协会1994年定义的提出而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的。理论—实践论认为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关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虽然关于教育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描述,但是从各种定义可以分析得出:(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各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见解。英国学者D·米切尔认为,教育技术学包括5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技术;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教育管理技术;教育系统技术,即教育系统工程;教育计划技术。日本学者坂元昂认为,应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心理科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利用人类工程学的知识,开拓便于教育现场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教材、教具等。
根据美国的1994年定义,我国学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范畴,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
综合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
二、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此外,在一些大学里,像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还开设了电化教育的课程。电化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1949年,我国成立了电化教育处。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电化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支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教育技术大力支持。80年代初期,国家拨款进口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在学校建立计算机室、语音室等用于教学。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1998年5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至今,教育部已经投入了至少3.6亿元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硬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研究。
2.组织机构 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电化教育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1991年,“电化教育教材委员会”成立,1993年更名为“教育部电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1年4月,重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CAI与试题库建设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与试题库建设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工科CAI协作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协作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改建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旨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活动。
3.核心刊物 主要有《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外语电化教学》等。其中,《中国电化教育》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综合性杂志,属于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11月,是一本理论性刊物,主要由电教理论探讨、网络教育、中小学电教研究等栏目构成。
4.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到2000年,近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20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 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自从20世纪30年代电化教育在我国登陆以来,已经发展了近70年,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能同步。这是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的老问题,一般表现为重硬件轻软件。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设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可以说,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使“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