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是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本文是作者(tszhaoa@sohu.com)在调研国内40余所高校校园网和出访美国、巴西等国外11所著名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校园网的基础上,从校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探讨校园网建设与运行中管理、技术、服务等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作为教育信息化主体部分的校园网,目前已渗透到高等学校职能业务与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以及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国外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起步比我们早一些,一般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就已形成功能和结构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校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较充分,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服务、对外交流等,都“搬”到了校园网。
总体规划重视效益和效果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应用的综合化、多功能化。无论从学校领导层的管理水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建设校园网经验上,还是从技术和资金上,校园网建设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也没有必要一步到位。校园网建设任务艰巨、投资巨大,并且有风险,主管建设的领导应讲求实际,关注建成后校园网的效益和效果。规避风险的明智之举,是高度重视校园网在立项阶段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划。应当先做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资金分期投入,工程分步实施,急用的、必需的、可行的部分先上。要把校园网的应用系统建设放在首位,项目启动后要组织好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做到一边建设、一边开发,网络系统一建成,网络应用系统立即能投入使用,让各级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受益,发挥设备投资效益。在投资结构上,应使设备配置既能在适应数据、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载体应用的同时,还要能满足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有不同的处理与传输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才能够真正发挥设备的投资效果。国外的大学尽量节省主干网设备投资,增加使用的计算机和终端台数,使人均入网计算机台数增多,校园网延伸到每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即使在学生宿舍,也能方便地上网。
信息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
校园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从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的高度上开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信息资源,充分满足校园各项应用和广泛信息服务的需要。IT业界有这样的比喻:校园物理网络的搭建,好比修建高速路,应用软件好比高速路上的车,信息资源好比车上的货,有路有车还有货的时候,高速路才能真正发挥效益。物理网络的搭建,只是设备的集成,校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是衡量校园网建设成功的标准。
一个组织与结构比较完善、功能与性能比较先进的校园网,其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为校、院、系等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业务与工作活动提供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改善工作质量与办事效率,提高管理与决策水平。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等各类信息资源,能在网上注册、借书、选课等,提供给广大师生信息共享和多样化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窗口,展示学校形象,扩大知名度;进行国际、国内、校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研究与开发,多部门协同工作;从网上获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科研、图书情报等学术资料和社会、政治、经济、文体、生活、服务等信息。开展网上招生、录取、招聘、录用、就业指导、咨询,发布公告、通知、新闻、动态、规章制度,网上聊天、交流、论坛等。在具有“三网”功能(即数字业务、视频业务、语音业务三合一)校园网上,还可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网上授课、多媒体点播(VOD、AOD、COD)、打IP电话、电子阅览,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从网上进行远程教育等。
系统设计坚持开放性标准
近年来IT业界存在产品、技术、标准之争,各厂家推出的产品与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产品与技术的竞争是好事,它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竞争的结果不是技术上的互补、互用与融合,就是在标准化基础上的统一。面对纷争的产品与技术和瞬息万变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为校园网技术主管,应当正确把握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
坚持系统开放性标准,采用先进、成熟的主流产品与技术。在分布式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系统开放性,就是系统的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选择具有开放性标准的产品与技术,使网络系统可扩充和可升级,这就是对网络投资的节约和保护。采用先进成熟的主流产品与技术,不但产品生命期长,而且可以稳定地获得设备制造商高质量的维修服务和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换代支持。
实用为本,系统配置以“三用”(能用、够用、用好)为原则。在IT领域,任何顶级产品与技术过半年后即不再领先,因此,在网络系统设计和配置选型上,不要盲目追求“高,大,全”(技术高、规模大、功能全),更不要追时髦,市场新推出的产品与技术,在未受到市场检验之前,一般不予采用。国外许多名牌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的校园网建成较早,至今仍在使用老系统,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产品、新技术,只要现行系统能满足各类应用的需要,就不淘汰旧设备,即使需要升级,也不会全部推倒,只作局部增扩。他们处处精打细算,贯彻经济实用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