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2013年高招
高考报名小心专业名称新变化 本科新专业目录启用
2013-05-21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高考服务信息

  高考报名小心专业名称新变化!

  高招今年启用本科新专业目录,专业类增加19个,专业减少129种

  撤并、拆分、更名——正值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部分学校的一些专业名称发生了新变化,考生在报考时应当特别注意。据了解,从今年起,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将按照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执行。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则由原来的635种减少到506种。

推荐内容>>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规
推荐内容>>解读: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新《规定》 
推荐内容>>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颁布 
推荐内容>>我国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和管理规定
推荐内容>>设置新专业 高校怎样才能说了算?

  目录对于专业的调整涉及合并、拆分、撤销等。比如,合并“生物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轻工生物技术”为“生物工程”;撤销“林木生产教育”等12个无布点专业;拆分“经济学类”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更名“图书档案学类”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等。新《目录》由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基本专业是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这也是新版《目录》与前三版《目录》只有单一性质专业最大的区别。

  据介绍,修改前的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是1998年制定实施的。15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学科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还有一些新专业应运而生,作个系统梳理调整势在必行。“再就是考虑到学生就业等问题,一些基础类专业开始向应用类专业发展,比如‘统计学’调整为‘经济统计学’,传统的统计学专业学科内容比较基础单一,更偏重统计原理和统计计算,如今调整为经济统计学,与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所衍生出的经济类统计需求相吻合,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找到对口的出路。”有关专家分析指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目录》和新《规定》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行动,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由此,将带来新一轮的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有力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而针对此次专业调整可能给考生带来的报考影响,众多高校招办负责人也提醒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对学校新出现的专业名称深入了解,不能“一味求新”,“新专业名称并不意味着是新增专业”,不少大家熟悉的专业都有新变化,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变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艺术设计专业细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动漫四个专业。

  高校招办负责人同时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对照考试院公布的权威招生目录,避免出错。(记者邓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1193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 内蒙古:严格高考报名资格审查
· 多省份开展2018年高考报名工作 加分项减少成大势所趋
· 多省份启动2018年高考报名 都有啥新变化?
· 高考报名陆续开始 你家乡报考政策有哪些变化?
· 2018年各地高考报名陆续进行 重要时间点汇总
· 北京高考报名60638人 今年高考录取本科二、三批次合并
· 2017高考报名开始 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
· 北京:2017年高考报名本周三启动
· 河南高考报名82万人领跑全国 高考作弊正式入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