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亚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社会化改革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考英语改革应该怎么改?社会化考试离我们还有多远?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看现在社会上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
龚亚夫:有些人认为,高考英语改革就是降低英语分值、减少单词量、取消选择题等。其实,这些只是表面问题。即使英语分值降到50分,学生照样得去考;即使单词量降低到1000个,命题者可以把这1000个单词考得很难。所以,关键问题不是怎么考,而是考什么。要弄明白考什么,首先就要弄清楚,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中国青年报:基础外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龚亚夫:许多人认为,英语教育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交流,英语不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这没有错,但也不完全正确。其实,英语教育除了工具属性之外,更是一种素质人文教育。首先,使用外语交流,是今后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其次,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头脑有着与只会单一语言的人不同的思维系统,处理问题也更灵活,还更具包容性,国外称之为“多元能力”。
但是现在,我们只强调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轻视了其人文性。在考试中,对语法、词汇做了非常详细的要求,但是对语言背后的人文目标却缺少具体要求。我们应该实施多元目标的英语教育,重新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理念。
中国青年报:现在的英语高考存在什么问题?
龚亚夫:首先是目标不清楚。我们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这个问题英语教学界还没有形成明确共识,地方考试命题时也没有搞清楚。其实我们应该想清楚,学生毕业后到底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能力和基本素养。教育部最近提出各科要设定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素养,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然后搞清楚这些知识和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应该通过考察什么样的内容来体现;最后才是设计出合适的考题来考查。在这三个层次上,如果没有清晰的框架,改革就只是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混乱。
另外,我们目前的考试大多都是纸笔测试,通过这样的测试间接地推断学生具备了什么能力、掌握了什么知识,不仅缺乏直接性,而且大部分考试内容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选择填空等。谁会在生活中去做选择填空、去区分那些细微的语法差异呢?所以人们就感觉学了没有用。考驾照时会有路考,现在英语考试也需要“路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