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发展研究
发展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001-08-27    叶春生

字体大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有了长足进步,形势之好,前所罕有。但从高教战线的整体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个弱势群体,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高教大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尚未能成为发展的重点,更未能承担起主要增量的作用。以1999年为例,当年本科院校在校生由261.3万人增加到314.9万人,增量为53.8万人,专科层次学校的在校生则由73.3万人增加到87.4万人,增量为14.1万人。发展基本上是原有结构模式的扩张,在发展中调整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要求未能落实。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如果把高等教育快速、持续发展的增量部分主要放在专科层次的学校上,则既承担不了,也不符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情况确实如此。但它说明什么问题呢?我想,它并不说明按原有结构、模式发展是合理的、必然的,而是说明在新情况下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②在就业市场上,属于高职教育范畴的专科层次学校毕业生总体上就业率较低。这既反映了人事制度改革琐事滞后和人才高消费思想,也反映了高职教育改革力度不够,改革进程不快,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反之,一些办得好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校、专业,其毕业生却供不应求。就是明显的对照。由此又带来高职校生源方面的问题。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生源不足或报到率下降。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农村和基层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现在,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地区人才异常匮乏。"学而优则仕"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的占80.8%,在县城就业的占15.2%,去乡(全面)村的仅占4%。这与建设富裕的小康社会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固然有城乡差别、毕业生就业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教育方面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校布局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符合,也是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实施高教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逐步得到调整,逐渐合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我认为,当前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政府支持,办学层次上延,学校布局下移。

  一、明确发展目标我们常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后者的需要量更大。但是,在强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却缺少一个反映实际需要的明确的奋斗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何种地位、作用,依然是个原则的模糊的概念。为了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制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的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繁重的人才培养任务,需要我们拓展思路,从更大范围考虑高职教育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在专科层次上做文章。这样,才能反映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性质、地位、作用,才能通过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来动员、激励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发展高职教育努力奋斗,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制订高职教育发展目标,要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作调查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社会职业岗位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同志据此认为,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难以适应岗位多变的新情况,主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毕业生能适应多种需要。我认为,把适度拓宽专业面与加强针对性相结合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强调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否则很容易回到老专科学校的路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教育基本观念之一是终身教育,一个人的职业岗位变了,就要继续接受教育,取得新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具体岗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但以培养职业岗位(群)能力为主的教育却始终需要。有资料表明,美国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这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从两霸对峙发展到美国单极霸权的时期),其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高级专业人员的比例保持在20%左右,对他们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而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人才则从原来的20%提高到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则从60%下降到15%。这表明,高新技术越发展,越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越发重要。

  《21世纪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报告中,根据当地实际,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到2005年要达到地方高等教育总量的50%,2010年达到65%。这一研究是有价值的、必要的。我国台湾地区2300万人口,共有高等学校108所,其中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的高校为61所,培养的人才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可供我们研究高职教育发展目标时参考。

  二、强化政府主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调整高教类型结构,适应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当前着重强调的是:

  1.强化政策支持。现在,大家基本上认同的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仅仅是高教的某一层次。如何把这一认识转化为现行政策,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政策上体现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除了在专科层次上实行"三教"统筹、共同发展高职教育之外,还须对整个高等教育实行统筹,使大多数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情况,承担起一部分发展4年制高职教育的任务。如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会出现新局面,高教类型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才有望得到调整。否则,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或者成为现有类型结构的规模扩张,难以在发展中得到调整;或者是类型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层次结构的矛盾又会加剧。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各行各业的职业岗位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新世纪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的一项大政策,需要政府统筹、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行业、企业要参与高职教育的重大决策,参与人才培养,甚至起主导作用。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企业参与不够。校企结合还只是在教育部门喊得比较响。政府在指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要把发展、支持职业教育作为其内容,制订相应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

  2.加大财力支持。职业技术院校基本上是行业和地、市举办的,谁办学谁投入的原则是正确的。但为了使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落到实处,国家和省也需要有相应的投入,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各方面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手上没有一把米,唤鸡鸡不来。国家、省可设立若干专项基金,以推动发展和改革。

  3.领导精力的投入也是重大支持。高职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较多,困难较大,更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机构改革,一批德才兼备的同志走上了教育领导岗位,他们大多来自普通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负责领导高职教育的同志首先要对高职教育有实际的了解。扎扎实实,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大大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进程。

  三、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要向上延伸我认为,积极发展4年制高职教育,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既然高职教育是一种高教类型,它本身就应是多层次的。国家在高职教育的起步阶段,将其定位在二、三年制的专科层次上是必要的、正确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多样化,包括对更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高职教育仅仅培养二、三年制的职业性人才,是难以满足客观需要的。正如同济大学吴启迪校长在一次会议上所说的,发展4年制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为此:要在大力办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同时,积极提倡并鼓励现有本科院校举办4年制高职教育。一般说,本科院校有较好的学科、专业基础,有长期的办学经验和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只要观念创新,目标明确,他们不仅能够办好4年制高职教育,而且会成为发展高职教育的强大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目前,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也面临着如何面向市场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举办高职教育可为解决上述问题创造一定条件和积累经验。上海同济大学在发展高职教育中强调专业设置按市场需求与传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实训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坚持向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开放等实践证明,本科院校内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乃一举两得之事。

  事实上,我国现有本科院校的部分专业实质上属高职教育范畴。根据前国家教委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一书,本科院校共设十大门类、91个二级类和504种专业。504种专业中,有91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几乎一致,占专业总数的17.66%。此外,普通本科专业中还有一大类按某种对象特征设置的专业。如按技术领域设置的地质矿产勘察、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计算机及其应用等专业,按工艺类型设置的铸造、机械工艺与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等专业,按产品类型设置的船舶、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按管理类型设置的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土地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它们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教育,多数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按照高职教育方向加以改革,使之规范化为4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

  我国现有偌大规模的本科院校及其专业,不需要都办成学科教育,都去培养学术性人才,应更多地承担起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任务。这既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本科院校,对于改变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会起良好作用。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要下移我国高教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换时期,在快速、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发展中构建新的高校布局。其中的突出之点是无论东部、中部、西部都要考虑高校布局(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布局)如何下移,使之与当地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更有效地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其办学越接近基层、越接近实际,越能实现其培养目标。在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首先要由省会城市向中等城市延伸,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则要逐步向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延伸,创办社区性职业学院。统筹当地教育资源,发展综合性、社区性职业技术学院,是高校布局下移的有效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举办社区性职业学院方面已迈开步伐,他们以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为目标,从满足社会发展和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出发,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社区得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教育服务,着眼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省、区拥有广大农村,东、西部又相差悬殊,可以首先在东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县和县级市举办为当地服务的社区性职业学院,就近、就地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种实用人才,这才能使发展高职教育、为农村培养急需人才落到实处。对促进"三农"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意义深远。江苏张家港市和江阴市(均县级市)的实践就是证明。

  80年代中期,张家港市(当时叫沙洲县)就办起了"沙洲职业工学院"。十几年来,为该县乡镇企业和一、三产业培养、培训了大批人才,其毕业生约20%留在县城,80%到乡(全面)、村,对该市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江阴职工大学原是成人教育机构,现已发展成为事实上的社区性职业学院。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大量的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业余并举,学校与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双纲、双轨、双师、双证的"四双"职教模式,受到普遍赞赏,生源和毕业生就业十分火旺。实践证明,这类面向农村地区的社区性职业学院,是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人民素质的有力支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当抓住有利时机,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大胆试验。这类学校可以由政府举办,也可以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责任编辑:马海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