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使教育越出了旧有的传统边界,朝向关照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每个个人终身成长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必然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这种改变意味着教学向学习的转换,学习化社会,正是在这种转换中悄然到来了。“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的自己的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的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①显然,教育面临着适应与改造的必然选择,适应学习化社会,改造教育自身。
职业教育,作为尚没有厚重的传统却经历了不少坎坷的一类教育,该如何适应又如何改造呢?笔者认为,倘若多一些反思,少一些因循,职业教育或许会比其他类型的教育更多一些积极改造的优势。
一、挑战从来就是发展的机遇
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于任何教育都意味着一种时代的挑战,同时,它也提供给教育以积极适应或消极适应的双向抉择的开阔背景,积极适应即可能化挑战为机遇,消极适应则可能陷自身于被动,以至错失良机。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传统的和现实发展中的诸多原因,从外显的层面来看,适应学习化社会的改造,至少面临着双重困境:原本的局限于“职业”的技术性乃至工具性的保守因循状况很难突破,现实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普通高中改造已成两面夹击之势。但从内隐的层面来看,理工科大学的改革以及专业学位教育的兴起,都是在求实求是的思路上关注着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现代人才规格;而普通高中的改革也决非离职业和技术更远,而是不约而同地借鉴着职业教育的他山之石。职业教育在此种形势下,如果消极退守步步为营或许就是竭泽而渔之路,但换个思路积极进取,张扬优势以求新形势下的特色创新,双向拓展兼顾向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也向普通高中融通,则未必创造不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展格局。韩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曾经经历过80年代滑坡、90年代回升的一段变革,尽管有政府优惠政策支持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它必然同时以积极适应的创新功能支持了这种支持。而时下与学习化社会到来相适应的社会发展观、职业观、自主建构的学习观正在被人们逐步接受,这至少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学习者素质方面的新的有潜力的基础条件。
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集中体现在对“职业”的限制性理解上,“技术”则给职业更增加了一层限制,重技而轻术的惯性思维则把这种限制诠释得具有了操作性的工具色彩,由此,职业教育就成了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从理论上说,这不正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发展的理想、也与我们的教育目的高度一致的教育吗?然而从我们厚重的劳心者治人、劳心者冶于人的陈腐理念来看,这却隐蕴着一种低人一等的判断。如果我们以求是的精神来对此进行解释,就只能基于实事求是的始点,逐步导向理想,而不是与此相反。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所倡导的一系列的新教育理念,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职业教育的适应与改造,完全可以超越“职业”,进行非职业的反思和非职业的拓展,否则,我们很难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创造出具有真正适应性的发展空间。
挑战,由此就可能展现给我们机遇:开放的文化氛围创造着宽泛的职业选择机会,而且它是变动不居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它迫使职业教育挣脱职业约束,超越面向过云被动适应的职业局限,确立前瞻性的普适性的创新思路。束缚,正在成为职业教育必须抛弃的锁链;学习化社会的精神是学习,学习是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无论它呈现现何种形式的闪容,都将与传统意义上的训练大相径庭。职业教育原本就不像普通教育那样与生活疏离,它因此在学习化社会中会获得极大的宽松;学习化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把它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人主体的自主觉醒与觉悟必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的性质,当职业不再成为人的生命强索的代价的情况下,职业教育也将有条件步入满足社会需要并支持个人选择的发展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