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深层合作效果好
2005-11-07    记者 周飞

字体大小:

编者按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现实中,要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并非易事。如何激发校企双方合作的愿望和积极性?如何使校企深层次合作进而促进生产、繁荣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形成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促互动的体制和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难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提出并践行的“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打造出一种全面、深入的新型校企关系,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今天,本报特刊发该校的经验,在党和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希望他们的做法能带给更多人以启迪。



  200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进出”两旺:进口旺,录取人数5211人,计划完成率104%,其中第一志愿率高达95%;出口畅,一次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98.7%。这所1998年才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的高职学院,在短短数年间一跃而成为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2万余人的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职院校。

  “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院办的黄宏伟老师对记者说,“可是你一定想不到,一直到2002年,许多二级学院的教师还是宁愿把自己看成是合并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似乎只是一个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概念而已。”

  变化缘何而来?“一个关键因素是学校近年来提出并践行的‘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黄宏伟说。

一招走好,满盘皆活

  基地的建立使学校找到了一个打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最佳突破口


  教学、科研、招生、就业,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链条中绕不开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打上自己鲜明的印记。换句话说,高职教育要发展,必须伴随着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要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市场调节模式转变。

  年轻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当然也不例外。这所由浙江工大金华分校、浙江医大金华分校和金华师院、金华卫校、金华农校等6所中职学校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该从哪里找一个最佳的突破口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

  1998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金华的制药产业发展特别迅速,并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萌生了开设“医药营销班”的想法。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公司正好也急需懂医药的营销类人才。双方一拍即合,于次年开始了“订单培养、量身定制”的合作办学。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师资建设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派董事长、总经理及技术骨干为学生上课,公司的实验室、研究所也对学生开放。毕业生实行择优录取,有80%的学生到该公司就业。

  “医药营销班”办了三届,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博得了市场和行业的高度认同。2002年,杜世禄由浦江县委书记调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该班对学校发展的非同寻常的意义。金华是浙闽赣皖四省九地市经济协作区最重要的物资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以机械、建材、医药等为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以“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众多小企业主迫切需要既适应经济结构又安心金华本土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为企业提供经济便利的高科技服务。“借鉴‘医药营销班’的模式,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众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这或许正是学校打造特色的突破所在。”一个“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杜世禄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学校“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实践也由此开始。

关键是变“邻居”为“亲戚”

  校企关系由松散到紧密,校企合作由自发到自觉,紧密型基地由个别到普遍


  舒婷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4届学生。在校期间,她和同专业14名同学一道来到浙江金乌集团特为学校投资建立的服装工艺实验室实习。在那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指导科研,舒婷和同学们将所学用于实践,设计开发出30多个系列作品并部分投入生产。因为在那段时间里的突出表现,毕业后舒婷成为金乌集团的一员。

  金乌集团是一家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从2002年起,学校与该集团结成了“亲家”,在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一般都有旺、淡季之分,旺季不能大量招收工人和大量购置生产设备,否则在淡季就可能大量裁员并导致设备闲置。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金乌集团协商开始了新的合作:由企业提供订单,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师生为其进行生产活动,收益双方分成。这样的合作方式既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也使师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技能。

  “校企合作不能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只有当双方在合作中都获得了好处,校企合作才能改变过去一头热的现状,变成一种互利双赢的行为。”学校教师樊曜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以往的校企合作方式多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发生经费或项目的往来,杜世禄把这样的校企关系比作是邻居。“校企合作要在深层次展开,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就要从‘邻居’变成‘亲戚’。”什么样的关系才算是“亲戚”?杜世禄进一步解释:只有当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校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带动职业教育市场调节模式的整体转型,双方在双赢、诚信、融通的基础上,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培养出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这样的关系才算得上“亲戚”关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把类似海南亚洲制药集团、金乌集团这样与学校共建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场所,称作“紧密型基地”。有了这个紧密型基地,校企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合作由自发变成了自觉。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修订、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教材编写、校企师资互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的全方位合作,明显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困扰高职发展的招生就业问题也随之得以解决。

  宣传部沈志权老师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100余个紧密型基地,覆盖全校所有的52个专业。”

探索可操作的有效模式

  紧密型基地和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


  杜立根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4届“今飞班”的学生。“今飞班”是学校与浙江今飞集团联合开办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班,学校按集团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师。三年中,杜立根既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了课本的理论知识,又通过今飞集团的实习实训学会了实践技能。去年,杜立根和他的31名同学一起走上今飞集团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今飞集团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合作还远不止于“今飞班”。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方面面,双方均展开了深入的合作:集团的汽摩配实训基地可供学生使用,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与企业共享;集团员工可随时到学校进修、短期培训,同时接收学校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双方每年联合申报省市科研项目,还合办了“理工—今飞”汽摩配研究所,由今飞提供课题,成果由今飞收购;另外,今飞集团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类似“今飞班”这样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杜世禄随口就说出了不少:楼金模式、多湖模式……不管是哪种模式,都是“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全面互动。一方面,紧密型基地对学校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各环节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比如招生,基地可以让学校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以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比如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引进企业师资,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高;比如科研,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校科研的应用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同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至于就业,基地本身就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处。另一方面,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成效反过来又会促进紧密型基地的开拓。“五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的辐射与互动就构成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精髓。”杜世禄说。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实践,成效是显著的。一方面,学校形成了公办民助的运作机制,紧密型基地通过多种方式为学校投资60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学校形成了紧贴市场的专业开发机制,建成了规模化的校企合作专业平台,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多年来,高职院校缺少一种深入推进校企关系的可操作的有效模式,”杜世禄说,“金华职技学院就是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找到这样一种模式,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浙大研制水果品质机器视觉检测分级生产线
· "高新技术高峰论坛"国际会议(10.20)
· 浙大兰德获杭州市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 浙江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
· 绍兴县给教师“减负”
· 浙江财院教材供应实行“代理制”
· 浙江高校宣传贷款诚信
· 浙江划定经济困难家庭基本标准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要当班主任先拿资格证
· 浙江林学院:学生检讨书编成了特殊教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