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正不断加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我国人才培养的状况,与这一现实需要却有点合不上节拍。
技术应用型人才:缺!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并不高。技术工人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在全国城镇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的比例为35%,而高级工只有5%。上海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仅占0.1%,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更为严重的是,高级技师不仅数量少,而且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2岁以上。据报道,不久前,一家外国企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巨资上马一个项目,可在人才市场上却招不到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有些地方因为人才缺乏,只得高薪聘请外国技师来华工作。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紧缺现象,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受到代表们的强烈关注,并呼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代表们认为,目前市场急缺两种人才,一种是掌握世贸规则的人才,另一种就是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尤其是具有复合技能的技术工人。
以南京为例,该市每年高级技工的需求量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培养能力只有1万多人。目前,南京市56.2万名职业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7%,技师占1%,而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只有99人,占万分之二都不到,且大多已经退居二线或退休在家。相关统计显示,截止到8月底,南京市的200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6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明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中,已有一半被用人单位预订,特别是汽车修理、检测等专业,可谓供不应求。技术工人的待遇也让不少大学本科毕业生羡慕不已。据南京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介绍,该校的毕业生到一家普通汽修厂,月工资可达1500元,如果到三资企业,至少是3000元。正是因为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人才待遇,今年,这所高级技工学校共招收了1800人,比去年同比增加了近200%。
高层次技术人才断层问题更为严重,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数控技术人才出现断层的尴尬现状在全国各地十分普遍,在经济发达的浙江、深圳、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杭州汽轮机厂等浙江10余家企业,最高月薪承诺达6,000元,却没有招聘到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在实力和规模跻身全国前列的杭州汽轮机厂,数控技工的缺口大约就有260人左右。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出现断层的现象,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更大量集中在电子信息、环保工程、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仅软件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就高达42万人。某企业最近为招聘高级塑料模具技工,竟然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高价,但最终因面试者寥寥而没有下文。
劳动力市场要求“两证”并行
有关统计表明,今年高校本专科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技术、企业管理、应用数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市场营销、建筑学、会计学、中文、英语和数学等;需求量较小的专业有现代文秘与公共关系、生物医学工程、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化工、考古学、宗教学、哲学和俄语等。一些与制造业等行业相关的高职高专学生将会迎来需求旺季。但是,这些行业对求职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求持证上岗。因此,除了一张毕业证书外,利用在校的时间考一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了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当务之急。
从劳动力市场的统计看,56.52%的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用人单位需求的技术等级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上,四类需求所占的比重合计为47.28%。从求职者持证情况看,有56.68%的求职者具备某种技术等级资格,具有以上四类技术职务的求职者占求职者总数的47.03%。从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对比看,对持有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求职者的需求,基本上接近于供给,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力促技能培养
要填补技工型人才缺口,除要求人们转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型教育外,加强对普通高校学生的技能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一定的制度力量来推动。
2000年,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一些高校开始推行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工作。该证书是一种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按行业或岗位群分类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除了各行业的基本技能外,主要为工艺、管理、综合能力的鉴定。该证书制度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操作技能,并纳入学分管理。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后,参加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实施的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将获得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上海高等学校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上海高等学校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在进入本职业的岗位二年以上者,可申报包括技师在内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与推行,无疑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人才的高要求、培养技术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缩短大学生毕业上岗后的适应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1年起,上海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当年首批职业鉴定考核有机械、电气、汽车等6个大类,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大此项工作力度,新推出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通讯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15个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
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和上海海运学院的数百名大学生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首批获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青睐,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宝钢集团等14家单位很快与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据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就业签约率达100%。
有关专家认为,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成了高校学生进入市场就业的“绿色通道”,而且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及教学现状与规律,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并将有力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如何确保证书的“含金量”
高校学生毕业后,持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确立需要该证书具有足够的“含金量”,即持证者进入工作岗位后反映的技能,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或行业标准,能够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该证书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在高校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需要做好三个环节,即:①必须建立反映行业当前科技水平的职业资格标准,并经行业有关专家认可;②建立规范的考核试题库,使考核结果能反映考生的实际技能水平;③抓好考评员考核学生的评价标准。
为了使鉴定考试规范合理,并反映出考核考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建立考核的试题库是一个关键环节。该试题库应以实际操作型、技能型的能力考试为本,题量丰富,选择面较广,具有明确的难度系数,并不断更新完善,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的考核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检查出考生是否能上岗胜任工作。
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不同于高校中的一般考核,该考试是由考生从题库抽取考题,然后通过现场操作进行答题,因此需要考评员在考核现场,通过观察考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结果来评价考生技能。为此考评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全面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及实践经验,而且还应以岗位群的概念要求高校学生,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熟悉高校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较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入关键还在于获得市场的认可。在高校中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必须反映当前行业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即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必须由相关行业的专家介入和把关,并根据行业发展不断更新;培训设施的技术含量必须符合行业中的实际水平;职业资格的考试必须由社会上专门从事职业培训与鉴定的部门,如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来组织。只有通过这样的运作与管理方式,才能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市场准入功能。